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奋进历程

燎原烈火——
敌后抗日战略支点的建立

发布日期: 来源:

  1938年4月的一天清晨,湖北应城一个偏远山村集市广场上,许多农民正在围观一支上百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大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二十来岁的青年人。随着领队一声号令,他们迅速变成一个方阵,精神抖擞,秩序井然。

  半年后,这个名叫汤池的鄂中小镇,成为湖北抗日救亡的烽火之地。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湖北境内的红军游击队相继改编为新四军并准备东进抗日,如何适应国共合作的新形势,在坚持原有红军游击区战略支点的基础上,建立党领导的新的战略支点,成为摆在中共湖北组织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董必武指导下,中共湖北省委很快通过统战关系,在汤池举办湖北省农村合作社人员训练班(通称“汤池训练班”),实质上是利用国民党的资源培养共产党的干部。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陶铸主持汤池训练班的日常工作,学员多为平、津、沪、宁等地流亡学生及本省进步青年,主要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游击战术及如何从事党的建设及组织、发动群众等知识。

  汤池训练班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国民党顽固派借机“视察”“访问”,不断干扰破坏。训练班被迫变换教学地点,改变办学形式。当时,国民党方面还派了一位名叫张谦光的督学“旁听”;名为“旁听”,实则监听。张谦光听了陶铸等人的讲课后,深受启发和教育,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于是弃暗投明,走上革命道路。

  武汉沦陷前夕,鄂中特委在陶铸的领导下,加快了组织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步伐。他们以学员为骨干,秘密组织当地进步青年开展军事训练,建立了应城抗日游击队。训练班教员节衣缩食,用省下的大洋购买了24支驳壳枪。陶铸还率领学员赴大洪山勘测地形,绘制军用地图,作好上山进行游击战争的准备。

  同一时期,中共湖北省工委和鄂豫皖、鄂东北、鄂北特委在七里坪举办了几期培训班。郑位三、高敬亭在福德乡秦氏祠主持开办“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和“青年干部训练班”,学员200余人。方毅代表中共湖北临时省委主持开办“青年训练班”和“共产党员训练班”,学员300余人。秦基伟、刘西尧、张体学、郑重等一大批我党优秀干部都曾在此学习。这些受训学员毕业后除一部分随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之外,其余大多被派到全省各县,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为党在湖北独立自主地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鄂中汤池、鄂东北七里坪和豫南竹沟,并称为鄂豫边区最初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三大战略支点。鄂中汤池点燃的抗日烽火,同鄂东北七里坪、豫南竹沟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形成席卷整个鄂豫边区的燎原烈火。

  (来源:《红色荆楚》第二卷·节点)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