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奋进历程

救亡高潮——
武汉抗日救亡运动

发布日期: 来源:

  1938年7月,武汉,骄阳似火。

  7月7日一大早,设立在武汉三镇的几座献金台就被黑压压的民众包围得水泄不通。工人、农民、商贩纷纷掏出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家庭妇女献出戒指、耳环等嫁妆,儿童捐出压岁钱,甚至连乞丐也把辛苦讨来的几个铜板塞进献金柜。原计划举行三天的献金运动因民众踊跃参加,延长两天。献金人次超过50万,献金总额达93万元。

  自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即成为全国抗战中心。国民党党政军机关迁来了,共产党一批重要人物派来了,文化界人士来了,工商界同胞来了……一时间,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汇集了各种抗日力量。把抗日力量组织起来,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成为在武汉的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这次“百万大献金”运动,正是共产党人根据毛泽东“保卫武汉重在发动群众”的精神主导发起的,旨在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激起广大民众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决心。

  建立和改造救亡团体,是党在国统区团聚广大群众的主要形式。于光远,这个来自北平中华民族先锋队的青年人,不远千里,赶赴武汉。1937年9月30日,在武昌育婴堂街7号成立了中华民族先锋队武汉办事处。同年12月,在此基础上联合华北流亡同学会、武汉秘密学联建立青年救国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建立了近200个分团部,团员发展到5万余名。此外,共产党还参与领导了抗战教育研究会、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湖北妇女战时工作团、孩子剧团等抗日救亡团体,为全省抗日救国群众运动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救亡书刊是推动抗日救国运动的舆论工具和战斗号角。1937年末到1938年初,中共中央机关报《群众》和《新华日报》相继创刊于汉口,在武汉文化阵地上树起团结抗战的大旗。在此前后,约有100余种刊物在武汉创办,受党领导的有三四十种;出版的列宁、斯大林等的著作及进步书籍至少有200余种。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受此影响,也奏出了高昂的抗战和民主进行曲。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也由上海迁到汉口出版,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一样,受到民众青睐。《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宣言》发表后,邹韬奋不顾一些人的劝阻,毅然在《抗战》上刊载,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1938年7月,该刊与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为《全民抗战》,成为武汉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抗日救亡活动是组织和带领千百万群众投身抗战洪流的重要手段。1938年4月的抗日宣传周,文字、口头、歌曲、图画、戏剧、电影、游行等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使武汉抗战的热情持续迸发。宣传周的第一天,适逢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武汉,顿时三镇沸腾。几百条船在长江上首尾相连,搭成一座数千米长的水上舞台,万人登台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夜幕降临,数十万人参加的火炬游行穿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数十条火龙在武汉三镇逶迤腾跃,歌声、口号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救亡运动,高奏激昂的时代强音,把千百万人民大众组织到抗日斗争中来,为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提供了不竭动力。不少进步青年由此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纷纷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来源:《红色荆楚》第二卷·节点)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