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奋进历程

洪湖赤潮——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发布日期: 来源: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遍天下知。而家喻户晓的洪湖赤卫队的故事,正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真实再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交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

  1928年初的荆江两岸年关暴动,拉开了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此后,贺龙前往湘鄂边的大山中拉队伍,建武装;周逸群则返回洪湖的湖泊港汊中发动群众搞游击。以山区为依托的湘鄂边根据地和以湖区为依托的洪湖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创建横跨汉江两岸、遥慑长江南北的湘鄂西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洪湖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包括今天的洪湖、监利、沔阳、江陵、石首、公安、潜江、天门、京山、汉川、华容、汉阳、应城、云梦、孝感、南县、安乡等县大部分或一部分地区。如今的洪湖瞿家湾是当时湘鄂西苏区首府,至今还保存着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遗址。

  与众多在崇山峻岭中建立的根据地不同,洪湖根据地处于江河交错、湖汊遍布的江汉平原。这里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盛产棉花、水稻、菱藕,能为根据地军民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河湖港汊遍布芦苇、荷丛,有利于根据地军民迂回歼敌,开展游击战争。这样一个全国少有的根据地,毛泽东曾作过高度评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明。”

  但是,这样的地方没有高山掩护,交通便利,敌人调兵围攻也非常容易,毫无群众掩护,会非常危险。因此,湘鄂西党组织把赢得群众支持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规定:游击队员在作战空隙尽可能参加生产劳动,以防脱离群众;战争中缴获的物品要分一些给贫苦群众;在群众家吃饭,要付伙食费等,以此强化军民联系。

  除此之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灵活的游击战争策略:“集中指导、分散游击”“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昼伏夜动、神出鬼没”等,长期与敌人周旋,使敌人疲于奔命,从而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和发展了自己。

  全盛时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湘鄂边、襄枣宜、荆当远、巴兴归等八块根据地,控制50余个县,370多万人口,主力红军3万余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它地处华中腹地,威逼武汉、长沙等重要城市及东西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与鄂豫皖、湘鄂赣、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川东游击区和川陕根据地遥相呼应,相互配合,为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红色荆楚》第二卷·节点)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