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奋进历程

幕阜群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发布日期: 来源:

  幕阜山系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江西庐山、湖北九宫山、湖南幕阜山都属于幕阜山系。这里峻岭环峙,地形复杂,是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便创立于此。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怀着这种信念,1928年7月,时任国民党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的彭德怀与以滕代远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赣特委共同领导了平江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成立了平江县工农苏维埃政府,拉开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序幕。依靠策反的国民党士兵来作为创立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来源,也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特色。

  如同迸射到干柴上的火种,平江起义点燃的星火迅速向湘鄂赣边蔓延。1929年9月,根据湘鄂赣边特委的决定,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从湖南平江出发,挺进鄂东南。

  鄂东南包括湖北的阳新、大冶、鄂城、武昌、咸宁、通山、通城、蒲圻等地。大革命失败后,两湖的农民运动形势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湖北,鄂东南的农民运动又是重中之重。1927年8月,鄂南通城、崇阳、通山三县起义,打响了全国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比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还要早,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10月,红军和游击队接连攻占通山、大冶、阳新三县县城和刘仁八、三溪口、小箕铺等十几个重要集镇,取得了横扫数县多地的辉煌胜利。1929年12月,湘鄂赣边区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

  湖北阳新县是湘鄂赣苏区东南片的核心区域,阳新龙港镇曾是鄂东南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彭德怀故居、鄂东南特委机关、彭杨学校等40余处革命旧址尚保存完好,其中有36处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苏区时期的阳新人口近60万,发展的农会会员达29万,为湖北各县之冠,在全国也位居前列。老百姓自创歌谣赞誉阳新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吃的金丝汤(红薯丝),睡的金丝床(稻草),穿的金丝鞋(草鞋),打的胜利仗。”夸奖他们是联系群众、没有官架子的“提包政府”。由于苏区政府的出色工作,全县50多万贫苦农民都分得土地,苏区一片兴旺景象。

  1930年6月,红三军团成立。这支英勇的军队骁勇善战,很快使幕阜山南北红色区域连成一片,鄂东南与湘东北、赣西北红色区域在主力红军的领导下联为一体,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实际形成。全盛时期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包括湘、鄂、赣边界地区34个县,区位长600余公里,宽300余公里,人口200余万,涵盖了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的大片区域,是土地革命时期最重要的苏区之一。

  (来源:《红色荆楚》第二卷·节点)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