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文章

特殊年代汉北河 寄怀省长张体学——记“文革”期间张体学重视汉北河水利工程建设

发布日期: 2015-12-09 来源:

天门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处汉江下游以北的天门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是粮棉生产的农业大市(县),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命脉,已被各级党组织所认同。在国家和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汉北河水利防汛排涝工程项目,于1965年初也纳入省委省政府办公会议,由于工程涉及汉江以北5个县市,加上“文革”动乱特殊年代的到来,面对派性混乱局面和水利工程又必须进行的两难困境,省长张体学顶住干扰破坏的压力,利用省革委会的职务力主上马开工,并几次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使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留下了造福一方和沿岸人民永远的怀念。
  (一)
  汉北河以北的水系(实为天门河水系),是古云梦泽北部长期受长江、汉江水顶托,与钟祥、京山、随州等大洪山的山水冲刷汇流形成的。近代以来,是指天门河、大富水、溾水(皂市河)等大小10多条水道流入天门、汉川界的汈汊湖(称汈汊湖水系),然后与武汉东西湖、大山头、新沟嘴等水域相连接,汇入长江和汉江的水道,实指天门改道河工程。汉北河开挖前,每年5-10月汛期,天门河以北的汈汊湖平均接纳洪水14亿立方米,洪水经调蓄后随汉江水位下降而逐渐退落,若遇长江和汉江水位上涨顶托,这一带湖水将急剧上涨。1967年冬和1968年冬,天门两次投入6万名民工支援钟祥县大柴湖围垦工程后,又于1969年夏遇到一次较大洪水。当时,有25亿立方米的洪水由天门河南北注入汈汊湖,而只有汉川闸和东山头闸可以泄洪,且排洪总量只及来洪总量的30%。由于排水不畅,天门有120万亩农田严重受灾,绝收农田达70万亩,粮食减产2.7亿斤,棉花减产40万担,汉川、应城、云梦、孝感等县边缘区也同样受灾。同时水灾造成钉螺草生,血吸虫肆掠,染病人员大量增加,危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面对汉北平原湖区人民的痛苦,时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的张体学,闻讯后心急如焚。他顶住“四人帮”在湖北的帮派体系派性分子的破坏和捣乱,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荆州地区和天门县革委会拿出规划方案,组织协调省革委生产指挥组的有关单位,对几种方案规划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选择可行性规划报送中央。经多方努力和协调审议,于1969年10月由国务院业务组,正式批准了湖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起草,上报的《汉北河水利工程规划报告》。这一《报告》分析天门河上游源流后,在汉江天门多宝罗汉寺闸渠水连接渔薪杨场倒虹口进入天门河基础上,确定天门河改道从天门城关镇西3公里的万家台起,向东北过天皂公路,经水陆李、新河口、母猪台、双渡闸、麻河渡至辛安渡分两支:一支出新沟嘴,一支出东山头。使天门河、溾水、大富水与汈汊湖分家,拦截山丘湖泊的约6300平方公里的来水,分别直出汉江和长江。减轻大洪山余脉水系和汉江顶托水对汈汊湖水系的压力,调节了汉北上下水系的出口泾流方向,使之分流排泄合理畅达。汉北河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土方工程,从天门城西万家台改道河口经辛安渡至新沟出汉江长91公里,以及辛安渡至东山头出府河长14.8公里的土方开挖,共长105.8公里的人工河道,河宽一般在180-300米之间的河道与筑堤。其中上游天门段负责长62.25公里的开挖,计划土方2800万立方米。上段万家台至汉北二桥平均底宽112米,堤距255-290米;汉北二桥以下长23.3公里为复式断面,河槽底宽30米,堤距368-1028米。河段堤顶高程为30.43-37.94米。第二期工程主要建设河道沿岸的公路桥梁和涵闸;第三期工程是负责连接汉北河水系的支流疏通和配套涵闸桥梁等工程。直到1976年前后才全部完成,当年参与的规划建设者们感言道:汉北河水通悠悠,天门汉川成主流,导引上游保武汉,东泄北排解民忧。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