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文章

张体学与蒲圻(赤壁)

发布日期: 2015-12-14 来源:

  张体学同志的一生与蒲圻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关注着蒲圻这块热土,特别是为蒲圻人民的抗日战争、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英勇善战、顾全大局、执政为民、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和作风,为蒲圻人民永远怀念。

  支持蒲圻军民抗日 

  1942年7月,新四军5师14旅政治委员张体学奉师部命令,率14旅第二梯队渡江,进军鄂南,配合第一梯队(即东西路部队的总称)作战,决定成立鄂南兵团指挥部,将鄂南抗日根据地划为沿江片和山地片,山地片成立咸(宁)崇(阳)蒲(圻)中心县委,县委机关设在蒲圻县。

  张体学为支持中心县委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他从14旅41团抽调一部分中坚力量,与地方武装合编成鄂南挺进15团,坚持在蒲圻周边的鄂南山地开展游击战。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敌众我寡,情形万分危急,张体学得知后,立即派出42团2营前去增援,重创了顽敌8支队,帮助新设立的蒲圻石坑区委在此地区站稳了脚跟。

  张体学和中心县委分析了鄂南山地抗日斗争的形势,决定把开辟嘉鱼、蒲圻、临湘的工作列为重点,组建嘉(鱼)蒲(圻)临(湘)工委。为了保障工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张体学从41团抽出2个连,加上新成立的路西挺进大队,成立了嘉蒲挺进支队,并由41团参谋长施寿堂任支队长。挺进支队成立后,在蒲圻、嘉鱼一带打了许多漂亮仗,起到了威慑敌人的作用。

  1943年至1944年,鄂南敌后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岁月,张体学积极配合鄂南中心县(由鄂南工委和咸崇蒲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的工作,从41团抽出5个连,成立鄂南抗日游击总队。游击总队在蒲圻不到一个星期,接连打了5个胜仗,极大鼓舞了蒲圻军民抗日决心。为了尽快开辟嘉蒲临这块水陆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张体学向师长李先念发电请求部队增援,李先念回电同意,派三军分区洪湖独立5团过江到蒲圻,配合抗日游击总队作战。

  1944年4月,为落实党中央实施南进战略精神,张体学派出团政委雷同率30人小分队到蒲圻,并成立咸蒲崇县委,由雷同任县委书记。雷同在张体学大力支持下,部队很快发展到100多人。随后成立了中共随阳区委、随阳区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金紫山区委、金紫山区抗日民主政府。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和习仲勋同志曾到金紫山驻军休整。

  1945年初,张体学率40团、41团配合国民革命军南下支队行动,在蒲圻开展革命斗争工作,巩固和发展鄂南抗日根据地,以保证南下主力侧后的安全。1945年2月,张体学命令40团政治部主任林彬率18人,由临湘进入蒲圻洪水铺,集中力量在日伪实力薄弱的边远地区搞宣传,组织和动员群众起来斗争,扩大自己的队伍。通过广泛宣传动员,部队迅速发展到70多人,并建立了区乡抗日政权和人民武装。在张体学的帮助下,组建了嘉蒲临县委,林彬任县委副书记。发展起来的这支地方武装合编为嘉蒲临县大队。成立不久的县大队在攻打蒲圻境内天井山、太平山、车埠等10多处日伪据点战斗中,也是蒲圻军民对日军的最后抗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鄂东军区司令员的张体学同志还十分牵挂着蒲圻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解救受苦受难的蒲圻人民,迅速恢复蒲圻的工作,更好地完成坚守中原,进行战略牵制任务,张体学准备从鄂东独立2旅的3个团中,挑选精兵强将和装备,组成一支500余人的精干部队,挺进蒲圻等鄂南地区建立根据地和县级政权。但由于时局的变化,这一计划只好放弃。但蒲圻人民对全力支持蒲圻抗日战争的张体学同志及率领的部队,永远深切地怀念。  

  指导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陆水源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北麓,流经通城、崇阳、蒲圻、嘉鱼4县,注入长江,是湖北省注入长江的第四大支流,全长192公里。195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蒲圻城区附近桂家畈山谷口截断陆水河,兴建陆水枢纽工程。该工程为三峡试验坝和全国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利水电试验枢纽。

  兼任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的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始终关注着这项重大工程建设。在工程立项上,他坚决支持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同志上书中央的报告,在鄂南陆水蒲圻兴建水利枢纽,作为三峡试验坝。这份报告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高层领导批示后,国务院迅速发文,批准了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工程项目。1958年10月,蒲圻城南2公里处一片沉睡的土地沸腾了,6万多人在这里参加工程开工誓师大会。开工仪式由省长张体学主持,经过短暂的动员讲话,随着张省长一声令下,陆水蒲圻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工程开工时,新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之时,全国上马开工的建设项目很多,为了保证该项目施工的需要,张体学省长会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争取把该项目列为了国家重点工程之一。当年林一山同志自豪地说,陆水蒲圻枢纽工程的物资供应在全国排第一。

  1959年12月9日,张体学省长来到陆水建设工地,详细观察了主坝两侧山体、基坑开挖、预制块场地和8号副坝现场。晚上听取了工地党委关于工程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10日上午,张省长向战斗在工地上2000多名干部群众作了重要讲话,重点阐述了建设陆水枢纽工程的重大意义,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克服困难,争取项目早日完工。

  196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张体学省长的陪同下,视察陆水枢纽工地,听取了工地负责人对建设主坝和8号副坝情况介绍。此后,张省长遵照董必武副主席的指示,会同工程建设指挥部,将大部分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施工,把人挑改为轨道化、车子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指示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抓好生活,提高民工的伙食标准。

  同年7月,张体学和林一山再次来到陆水工地,详细视察了主坝基坑现场施工情况。张省长指示,要求在大汛来到前,加速基坑底板浇筑工作。晚上,他又在工地党委召开的扩大会上讲话:当前的方针是“以混凝土为纲,带动一切,保证8号副坝和围堰安全,力争6号副坝不分洪。”要全面动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在工地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一切工作;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树立群众爱护国家财产的观念,遵守纪律,表扬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对工人的生活,张省长再次指示,要把食堂办好。最后,张省长号召大家要争速度、抢时间,多快好省地完成陆水枢纽建设任务。

  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工地上的民工大多返乡,原来热火朝天的场面一下子冷清下来。为了不让三峡试验坝这个全国重点工程下马,张体学省长和林一山主任一起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三峡试验坝工程进展情况。不久,中央特批,抽调3个师的铁道工程兵,前来支援工程建设,时间为3个月。很快3个月时间过去了,他们再次上书中央,不久上级又特批,根据自愿的原则,近3000铁道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陆水工地施工队,成为陆水枢纽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试验坝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半军事化工程项目。

  陆水枢纽工程从1958年10月开工,到1974年12月按批准的初步设计竣工,经历16个春秋,中途因国家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干扰,实际只用6年时间。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它作为三峡试验坝,进行了预制安装筑坝、砂基固结灌浆、通航建筑、水库拦鱼和晶体管控制技术等多项科学试验,取得了宝贵的试验成果。在运行管理阶段,它作为水利部的试验基地,承担了大量试验任务,试验成果在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老人充满激情地说:“陆水试验枢纽一共取得了200多项试验成果,这些成果为三峡工程日后开工所作的准备提供了直接依据。在今天看来,这些试验依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它除继续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水电科研、教学任务外,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方面创造了较高的效益,为鄂南地区特别是蒲圻县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所形成的陆水湖成为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57平方公里的水域分布着800多个岛屿,是鄂东南最大的城郊天然与人工复合型湖泊,是国家湿地公园。陆水湖景区的“三峡试验坝主题公园”将时刻提醒人们,请不要忘记为三峡工程早期试验有过杰出贡献的蒲圻陆水湖三峡试验坝的建设者们及为其倾注大量心血的“治水”省长张体学。  

  关心蒲圻楠竹生产 

  作为一省之长,张体学同志的政务工作无疑是十分繁忙的,但他经常深入到鄂南地区调研,发现蒲圻、崇阳和咸宁三县交界区域很适宜楠竹生长,有大面积发展楠竹基地的生态环境,他决心和当地党委政府一起,把发展山区楠竹生产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1962年,张省长指示省林业厅在蒲圻丁母山建立一所“楠竹试验场”。试验面积为4000亩,园里除楠竹外,还有白竹、苦竹、丛竹、实竹、荆竹、紫竹、凤尾竹、金竹等60多个品种,是鄂南著名的毛竹种园,誉称“亚洲博竹苑”。试验小组对楠竹无性繁殖(不同母竹移栽造林)方式进行了造林对比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多年来认为只有两年生母竹才能用于造林种竹的技术课题。此后,又完成了“楠竹速生、优质、丰产技术措施研究”项目,为鄂南大面积发展楠竹生产解决技术难题。

  在大力发展楠竹生产的过程中,张省长十分尊重楠竹生产技术方面的人才,注重生产技术推广。1964年,张省长派专车到蒲圻,将荆泉公社东流港大队栽竹能手、全省林业劳动模范吴秀峰接到省政府大院,向有关人员传授楠竹栽培新技术和植竹经验。同年下半年,张省长再次指示省林业厅,邀请丁母山楠竹试验科研小组派员参加“全国毛竹学术会议”,为这些技术人员的成长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蒲圻的楠竹生产,在张省长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楠竹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年产楠竹千余万根,山区人民依靠楠竹的收益,过上了小康生活;境内随阳竹海形成了绿色生态旅游区,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专家学者前往观光、考察。2006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竹子之乡”。这块沉甸甸的授牌,饱含了当年张体学省长的心血和期望,张省长在天之灵如果得知,定当含笑于九泉!

  (作者:黄海国,赤壁市史志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