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活动

伟大的历史转折——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

发布日期: 2016-06-27 来源: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恰逢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战役——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
  70年前的1946年6月26日,发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的中原突围,是一次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正如当年参与指挥中原突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国家副主席王震所指出的那样,中原突围“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埋葬蒋家王朝的光辉开端。它以迎击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的首战壮举,为‘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开创了奠基伟业,在我党我军和我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光辉历程
  中原突围的光辉斗争历史,从广义上讲,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一是三军会师,战略坚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停止战争,建设家园。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依仗美国政府的支持,企图通过发动新的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主力量,继续维护其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建立和平、民主、独立、富强新中国的主张,并针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确定了“针锋相对,寸士必争”的方针,竭力把中国引向光明。
  在这场关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命运与前途的生死较量中,以湖北为中心,地跨鄂、豫、皖、湘、赣5省边地区的中原解放区,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
  中原解放区,是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国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一块重要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它纵横9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余万。从这里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四军第五师,拥有5万正规军和30万民兵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伪军,为夺取中原敌后抗战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全国解放区的前哨阵地。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要将其大量军力从西南投送到华东、华北、华中和东北前线,必先夺取中原。而新四军第五师雄踞于此,便成为国民党军调兵遣将的重大障碍。
  正因如此,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起,蒋介石就调集其5个战区20多个师及9个游击纵队的兵力,率先围攻中原解放区,侵占了中原解放区大片地区。一时间,中原解放区上空,黑云压城,弥漫着内战阴霾。
  为阻滞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的步伐,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地区的战略力量。1945年九十月间,中共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命令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自粤北返,王树声、戴季英率八路军河南(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与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会合。10月下旬,“三大主力”及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团,在桐柏山地区胜利会师。随即,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中原局以郑位三为代书记;中原军区以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治委员,王震、王树声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下辖3个二级军区和2个野战纵队,全军6万余人。中原军区组建后,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7个大的战略区之一,是镇守解放区大门的一支战略“铁拳”。
  对于中原军区的组建,国民党军事当局忧心忡忡。蒋介石为扫除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解放区的障碍,陆续调集30余万军队,将中原军区部队重重围困在以礼山(今大悟)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100公里的狭小地带,并构筑6000余座调堡,企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将中原军区部队一举包围歼灭。
  从抗战胜利至1946年6月,新四军第五师和此后组建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部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以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原战略要地进行了10个月的战略坚持,将国民党30余万军队牢牢牵制在自己周围,使其无法东进、北上,从而为兄弟解放区部队作好迎击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准备,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二是分路突围,战略转移。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认为其内战部署就绪,遂密令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第六绥靖区30余万部队,计划于6月22日起展开行动,7月1日发动总攻,48小时内将中原军区部队“一举包围歼灭之”。
  面对强敌,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人沉着镇静,运筹帷幄,缜思断行,作出了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其他部队在东、西、北线配合行动的战役部署。6月23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电示郑位三、李先念:“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6月26日,国民党军兵分4路,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部队,根据中央批准的作战计划,奋起展开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由此拉开全国解放战争的帷幕。
  为出奇制胜,中原军区首长令皮定均等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在宣化店以东泼陂河、白雀园一带阻击敌人,同时穿梭佯动,造成中原军区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张体学等率鄂东独立第二旅,在宣化店以南佛塔山、河口一线阻击敌人,同时以精悍部队秘密进入宣化店,上演“空城计”,迷惑在宣化店的美蒋谈判代表。在一纵一旅、鄂东独二旅的成功掩护和江汉军区、河南军区部队的有力策应下,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及主力部队,于6月26日夜“金蝉脱壳”,隐蔽撤离宣化店和各自驻地,踏上中原突围的漫漫征程。
  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领由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和第二纵队主力组成的北路军,精确选择突破地点,抢在7月1日国民党军发动总攻之前,从柳林至李家寨一线强越平汉铁路封锁线,一举突破敌之内层包围圈。随后,以神速、机动的行动,横穿桐柏、大洪山地,跨越豫西平原河网,在淅川等地强渡丹江天险,进入豫鄂陕交界地区。7月中下旬,经郧县南化塘、鲍鱼岭,商南东赵川、梁家坟等地生死鏖战,数度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进入陕南商山腹地。
  王树声、刘昌毅、张才千等率领由第一纵队第二、第三旅、第十五旅主力组成的南路军,在孝感王家店、卫家店一线血战竟日,冲破国民党军的“立体封锁网”,继而从钟祥、宜城流水沟、雅口等地强渡襄河,并在谷城石花街痛击阻截之敌,于7月下旬挺进武当山区。
  罗厚福、文敏生、李人林等率领江汉军区部队,从安陆桑树店等地先行向西突围,连克国民党军占驻的宜城、南漳、保康、竹山4座县城,直指川东北地区,后根据中央指示,进入武当山区,与中原军区南路军会合。
  黄林等率领河南军区部队,在随北地区积极行动,从北面策应主力西进,而后奉命随北路军侧翼向西突围。该部在泌阳羊册巧夺敌粮仓,奇袭敌辎重车队,经豫西二郎庙、九条岭、桑坪等地激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堵截,进至伏牛山地区,后汇入北路军战斗序列。
  担负掩护任务的第一纵队第一旅,在完成“声东击西”的佯动任务后,先是藏兵刘家山,而后飞跨潢麻公路,强越大牛山,突破青风岭,抢渡磨子潭,横穿皖中平原,冲破国民党军在津浦路上的阻击,于7月中旬胜利地入苏皖解放区,加入华东野战军序列;鄂东独二旅,在完成上演“空城计”、掩护主力撤离驻地的艰巨任务之后,分路在大别山腹地穿插突围,于7月中旬胜利到达岳西冶溪河地区。该部后根据中央电令,又杀回大别山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斗争。
  至1946年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各支突围部队,均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实现伟大战略转移。在历时36天的突围战役中,中原军区5万(突围前转移和复员约1万人)英雄儿女,以无比的毅力,英勇奋战,顽强拼搏,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图谋,夺得了解放战争首战的全面胜利。
  三是转战外线,开辟新区。
  中原突围战役后,中原军区部队又根据中共中央新的战略部署,在鄂、豫、皖、川、陕广大地境内开展游击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外线牵制敌人。从1946年7月下旬开始,中原军区部队开始以陕南、鄂西北为中心,创建了豫鄂陕、鄂西北两个革命根据地,并在大别山、大洪山、桐柏山等地燃起敌后游击战争的熊熊烽火。在发动和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中原军区部队面对严重的敌情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牵制了国民党军14—24个旅的正规军和大量保安团队,为兄弟解放区部队胜利度过战略防御期、为推迟国民党军进攻延安、为争取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早日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夏,当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后,参加中原突围的各路各支部队,又纷纷汇入战略反攻的洪流中。“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毅诗:《吟反攻形势》)当年从中原突围出去的英雄部队,又成为解放湖北、解放全中国的一支支劲旅,为新中国的诞生再建新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