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中流击水 经济拔节生长

发布日期: 2018-05-02 来源:

——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述评之二
吴文娟

  在转变发展方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征程中,湖北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现湖北定力;强壮实体经济,筑牢发展根基;转换动能,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多极支撑,重构发展新版图。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的“答卷”中,湖北经济发展图景精彩纷呈,块头更大,颜值更高,量增质更优。
  人间四月,山峦叠翠,生机勃勃。
  走进荆楚,您会感叹:激情在这里迸发,力量在这里汇聚,信心在这里升腾。
  5年前的那个盛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这是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光荣使命。
  何谓支点?
  支点,是着力点,是增长点,是支撑点。
  建成支点,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在地位、作用、影响力和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重于、高于、强于、大于其他地方;就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
  不忘殷殷嘱托,不辱历史使命。5年来,湖北厚植支点实力,发展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
  一支支“湖北队”,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湖北实力”——
  时速超过350公里的中国高铁,成了世界新“四大发明”之一,位于武汉的铁四院勘察设计了中国一半、世界三分之一的高铁;世界所有光纤中,近半光谷造。“荆楚智慧”闪耀“中国速度”;
  武汉大学卫星定位技术,使我国卫星定位精度进入“厘米时代”。“荆楚创造”标刻“中国精度”;
  世界最大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中国均超过一半,其中八成出自武汉建桥军团之手。“荆楚力量”浇铸“中国跨度”;
  国产大飞机C919上,100多个重要零部件来自湖北造。“荆楚智造”升级“中国高度”;
  蛟龙号潜入大洋7062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其前身是武汉研制的鱼鹰1号,“荆楚探索”助力“中国深度”。
  ……“世界之最”“中国第一”,从湖北走出的奇迹,改变中国,添彩世界。

块头更大 颜值更高

  这是实力跃升、风生水起的“湖北作为”
  5年来,湖北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大关,全国排名5年进三位。
  壮丽的荆楚山河间,一幅经济现代化的恢宏画卷展开。
  这是实力的跃升。
  在党中央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湖北作为”风生水起,激荡千湖。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3.65万亿元,净增1.4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千亿产业由11个增至17个;经济总量逾千亿元城市由8个增至10个;
  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油菜、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服务业占比由36.8%提高到4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6.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火遍荆楚,市场主体达到450万户;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6万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89元和13812元,年均分别增长9.1%和10%,跑赢经济增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50万人摘掉贫困帽子;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社会救助等标准稳步提高。

“加”“减”之间 破浪前行

  这是闯关夺隘、坚定从容的“湖北定力”
  精彩纷呈的发展图景,得益于坚定从容的“湖北定力”。
  这定力,展现于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5月25日,北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堂内,“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省委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精彩进行。
  站在各方瞩目的舞台上,湖北向外国政党代表和驻华使节,宣传介绍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湖北实践。
  那一刻,世界聆听湖北。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武钢与宝钢重组,在去掉近千万吨钢铁产能的同时,催生出全球第二大“钢铁航母”。
  实践启示我们,越是爬坡过坎,越要保持定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稳”的态势呈现、让“进”的力量增强。
  滚石上山,闯关夺隘。“加”“减”之间,精彩作答,“湖北探索”求解时代命题。
  加法,意在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
  加在补齐短板。从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到融入“一带一路”,从完善基础设施到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湖北精准发力。
  加在培育经济发展的“乘数因子”。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拿出40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万亿社会资本;出台鼓励新经济“十六条”、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五条”,湖北双引擎驱动。
  减法,意在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
  减在不破不立,去旧立新。淘汰僵尸企业,早关快关,应关尽关;禁止向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煤炭新上项目供地;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减在简政放权,松绑减负。2016年、2017年,湖北连续两轮洒下降成本“红包雨”,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省份之一。“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饱含深情的话语,激荡着荆楚田野之变。
  在潜江,老百姓有这样一句话:“打工不如回家,回家最好养虾。”
  顺口溜背后,是“一只虾”开启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依靠科技挖潜,小龙虾养殖模式不断出新,从野生寄养到“虾稻连作”,再到现在的“虾稻共作”。
  城护一只虾,虾好一座城。如今,潜江市“虾—稻”产业已经形成集科研、育种、养殖、加工、餐饮、物流、节庆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小龙虾加工出口规模占全国的60%。
  一只小龙虾,蹦跳出了230亿元的大产业。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