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发布日期: 2018-07-04 来源:

——对邓小平关于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述的思考

姜淑萍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制度建设同改革相统一,强调通过改革推动和创新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他坚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每当重大历史关口,他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对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表达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坚定态度和信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过改革革除弊病。他廓清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认为必须长期坚持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断改革具体制度;廓清了制度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冲破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邓小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主张,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改革创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统一起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改革开放40 年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中确立起来,日益显示出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邓小平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为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制度建设同改革相统一,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强调通过改革推动和创新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之际,回顾和重温邓小平的有关思想和决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一、坚定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前提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能否始终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关乎党、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战斗、工作了70 多年。战争年代他参与了党为建立新中国的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又投身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巩固。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着透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他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他对我们的制度优势的方方面面作过大量阐释。关于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邓小平指出:“这最符合中国实际。
  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邓小平指出,“到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好,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好?只要我们的工作搞得好,按经济规律搞建设,肯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比资本主义私有制好,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关于我国政治制度中党的领导问题,邓小平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关于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这个制度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指出:“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邓小平带领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同时从现实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遭遇各种干扰和冲击,特别是丑化、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想暗潮从未停止。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邓小平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排除干扰,直面冲击,坚持“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出坚如磐石的定力。
  上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拉开,广大干部群众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思想渐趋活跃。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潮。在反思和讨论历史错误的过程中,有人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和悲观失望情绪。邓小平及时指出,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一定要大力纠正,彻底驳倒。为此,他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列为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条。他还说,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但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并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上世纪 80年代,西方多种政治、社会、文化思潮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这一时机,不断涌入并侵袭人们的思想。一些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开始迷失方向,丧失立场,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民主”“自由”,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对此,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他从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出深刻分析。通过总结历史,邓小平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他的结论是: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通过分析现实,他认为,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会使某些局部地区的少数人更快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所以,“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他坚定地提出:“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他还反复强调:“十亿人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
  上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有人因此对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质疑,甚至丧失了信心。关键时刻,邓小平鲜明地表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他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制裁”,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常困难的外部环境,邓小平从容不迫地表示:“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的,人民拥护,怎么能够接受外国干涉加以改变呢?”“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些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制度自信。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看似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自岿然不动”,迎来了今天的柳暗花明。
  总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每当重要历史关口,每当出现对社会主义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妨碍人们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时候,邓小平总是勇立船头,旗帜鲜明地表达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坚定态度和信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改革开放的航程中,我们党成功应对各种思潮侵袭和挑战,坚定制度自信,任凭风吹浪打。得益于此,中国这艘巨轮,始终平稳地行驶在社会主义的正确航道上。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