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论坛

坚持发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优势

发布日期: 2020-03-24 来源:

李忠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列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其中之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这一优势与其他优势一起,共同推动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将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潮流,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以空前的规模在全国展开。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令,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并将此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随后,先后制定了1600多项改革方案,使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改革,不仅意味着改造传统体制,致力消除旧体制的弊端,而且意味着一系列创新,致力构建一系列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体制、新制度。所以,创新与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领域、全部过程。
  从广义上来说,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似乎是一个新名词,但其实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就曾制定过一份用以宣誓的《训词》,内容共16个字:“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创新”一词赫然位列其中。正是靠着这种创新精神,我们党才先后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更加明确和系统地提出创新的要求,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又突出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改革创新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赶上时代。所以,刚刚进入21世纪,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与时俱进的要求。现行党章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要求。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的坚定决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诀,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追跑到并跑领跑的重要原因。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韧性和强健的重要原因

  我在与一个美国智库进行交流时,对方介绍,他们曾连续两年把中国列为世界风险国家排行榜的第一位,但都被事实证明预测错了。我问他们,你们知道错误的原因吗?他们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们:“你们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能力。”
  确实,中国共产党成立将近10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挑战。即使改革开放以来,也多次遇到过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国内外很多人也因此忧心忡忡或幸灾乐祸。
  但是,每一次风险和挑战,都没有能将我们党和国家推倒、摧垮,反而更加强健、更加完善。近年来我们常说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其实中国的整个制度和治理都有强大的韧性。这种韧性,就是坚定性、坚强性、坚韧性,“千磨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会有这种韧性?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党和国家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成熟度、坚韧度、抗风险度。
  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深知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不是动摇和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革,越完善,就越有韧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越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冲击。
  邓小平同志1980年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致力于消除传统体制的弊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为了更加准确地界定经过改革后的我们制度的内涵和外延,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宣告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专门研究和作出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经过长达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更趋成熟、更趋完善,从而也更具韧性,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和长治久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