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红安县:发掘党史资源 唱响红色经典

发布日期: 2009-06-11 来源: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国第一将军县,党史资源丰富。如何发掘党史资源,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功能,我们作法是:
    一、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把“软件”“硬”化
    2004年8月,湖北省委做出了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大决策。基地建设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块。根据县委决定,由我办牵头组建专班,全面负责软件开发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编写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烈士纪念馆陈列大纲。“两馆”建设是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心,大纲编写是“两馆”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否能够编写出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两馆”大纲,直接关系着“两馆”建设的成败和中央领导提出的“全国一流”的要求能否实现。为此,我们迅速调整部署,组建工作专班,将多年的积累作为专班的资料基础,并先后派出60多个资料征集小组,赴全国10多个省市征集资料文物、考察展馆、搜集信息。通过认真讨论、精心编写、科学设计,并在展示形式设计上大胆采用现代科技和多种艺术展示手段,按时完成了大纲初稿,并聘请省内、国内知名专家指导修改,深入研讨,反复论证。从2004年9月至2007年11月“两馆”基本建成,软件专班共运行3年零3个月,查阅资料无数,召开工作会议110次,各类专题论证会17次,收集资料5500多万字,文物1335件,撰写各类文字材料2800多万字,“两馆”大纲数易其稿,最后形成的送审稿分别由省委和中宣部一次审查通过。“两馆”建成后,布展面积达7800平方米,展示文物821件,照片1154张,艺术品72件(组)。“两馆”通过充分运用声、光、电、文、图、物等多种手段,成功地将鄂豫皖苏区特别是红安光辉革命历史和英烈人物展示在公众面前,实现了党史资源由软件向硬件的转化。由全国著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认为:“两馆”展陈设计和制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两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历史馆还被湖北省纪委确定为全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我办为此被评为软件建设先进单位,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黄冈市委的表彰。
    二、以重大党史纪念活动为载体,把“冷”门炒“热”
    2007年是黄麻起义80周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红安隆重举行黄麻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具体活动由红安筹备承办。如何利用好这次活动展示党史成果,引导人民群众关注那段光辉而悲壮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起到讴歌历史、塑造心灵、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为此,我们主动向县委出点子、提方案、领任务、唱主角。在“两馆”软件任务还未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人员和工作部署,周密筹划,提前准备,主动介入。一是大力营造氛围。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前,我们就开始编发《红安党史通讯》,将黄麻起义相关史料和信息编写成文,印发给县“四大家”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连发六期共780余份。二是积极参加筹备活动。筹备小组成立时,我办负责人被确定为核心成员之一,从活动的定位、内容、形式、组织、宣传以及实施,全程参与,提出的很多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为整个活动的成功举行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努力为纪念大会服务。在为92岁老红军汪运祖将军准备发言稿时,我们先后三次与老将军充分交流,让他回忆当年,理清思路。通过接触了解,我们预感到,将军的发言很有可能会成为纪念大会的一个亮点,于是大胆向将军建议发言时脱稿发挥。在纪念大会上,老将军用他亲身的经历、浓厚的乡音、风趣的语言吸引了全场每一个人,他生动而精彩的脱稿发言,使会场的气氛骤然高涨,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他的发言成为纪念大会的最亮点。四是推出一批党史精品成果。我们精心编辑出版的大型史料画册《红安开国将军画传》和《红安开国将军》两套书籍被选中为纪念活动礼品。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认为,《红安开国将军画传》在全国县级党史部门堪称一流。前不久,《红安开国将军画卷》还作为县委、县政府礼品赠送访问红安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这两本书已被北京中国军事书店选为上架畅销图书。
    三、切实做好党史基础工作,把“史料”盘“活”
    在抓好党史基础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三有”。一是资料征集有突破。近年来,我们以将军史料征集作为重点,派出60多个资料征集小组,进村入户,到部队机关,征集到资料360多件、550多万字、照片5860余幅。在红安籍老将军的支持下,成功地接收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办公室全部档案资料,共计6800余件。目前,我们正在筹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室”。二是党史编研有成果。仅2007年,我们就编辑出版了《红安开国将军画传》和《红安开国将军》两部书籍,完成了将军传记稿31篇共75万字和与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写的《孙玉清传》的撰稿任务。我们还参与了省党史研究室主持的《红安精神研究》和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主持的《红安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研究》课题。在各类书报刊物上,发表文章26篇,共计13万字。在纪念中共五大和六大会议召开80周年两次高规格学术讨论会上,共有5篇论文入选。三是党史队伍有发展。为解决党史专业力量不足问题,我们创新思路开门办史,在离退休和在职干部教师中聘请了一批党史爱好者为党史研究员,通过提供信息、发放资料、开展培训、参加活动、布置任务等方式进行培养引导,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到83人,已成为协助开展红安党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党史宣传教育上,我们的作法是做好“四个一”,即:创建一个平台。我们与烈士陵园、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和党校、文化等单位部门形成合作共建的关系,用参观、培训、讲课、报告、现场评点等形式,搭建了一个党史宣传的大平台;打造一个品牌。为打造将军文化品牌,我们向县委提出了修缮将军故居、树立将军宣传牌、修建将军广场的建议,得到了县委采纳。现在,修缮一新的61位将军的故居、遍布全县的将军宣传牌以及将军广场已成为红色旅游和党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作好一场报告。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现已形成了针对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文稿10个。近年来,我们作传统教育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20余万人次。推出一批红色宣传品种。我们运用图书、诗歌、书法、剧目、展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纪念品等方式,推出一批红色经典宣传品种。如:我们与传统教育学院和文化部门联合,精选出20首红安革命歌谣,请专业人员演唱,制作成光碟,广泛传唱,并在学院作为校园文化循环播放。还编演了以党史题材为内容的大型剧目《红安人》,作为学院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每期必演的保留剧目。
    近年来,红安党史工作在党委的工作大局中显了身手,在重大机遇到来时能占先机,在传播红色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挖掘党史资源,唱响红色经典,服务红安经济建设大局,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红安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党史工作的结果,也是上级领导、老干部、老将军长期关心、支持的结果,特别是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多年来对红安党史工作高度关注、悉心指导、倾力支持的结果。我们将以全省党史工作会议为动力,奋发有为,再创佳绩。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