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安向荣:挂职一年的感受和启示

发布日期: 2005-10-25 来源:
    根据组织的安排,我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沙洋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一年来,在室领导的关心和沙洋县委的领导下,自己能始终珍惜机遇,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严格自律。通过挂职锻炼,了解基层,体验生活,自己磨炼了意志,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执政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我在挂职锻炼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到沙洋县委县政府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在促进和发展地区社会经济中,其工作思路、创新意识、管理思想等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在工作学习和借鉴。
    一、关于发展问题。沙洋是行政新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在工业经济才刚刚起步的情况下,面临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任;在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面临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的压力;在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面临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浪潮;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急需提高的情况下,面临全省县域经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沙洋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分析县情和总结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突出重点工作,兼顾一般工作,推进全局工作,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兴工富县”战略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奋力实现沙洋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沙洋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对于我们思考党史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党史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成果。新形势对党史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党史工作发展的自身要求,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筹思考现实、规划未来,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有新解放,战略决策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举措上不断的创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树立起三个观点:一是积极的发展观,当前党史工作既要立足现实,也要着眼未来,为今后的工作发展创造好的基础,党史工作要主动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大力调整工作结构与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确立“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加强基础,鼓励创新”的学科建设方针和“分层次建设,按类型管理,有计划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来实现和推进党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系统协调观,必须客观分析、把握和处理业务研究、科研管理、机关建设之间和内部的各种关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协调发展。三是全方位的合作观,确立党史工作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衔接发展的意识,努力探索自主研究、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广泛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把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公众的理解和参与作为推进党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建议在制订全省党史工作新的五年规划时,认真总结20多年来党史工作的基本经验,广泛征求和听取中央党史研究室、基层党史部门、专家学者、省直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现有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论证,真正使规划能体现和促进党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学习问题。由于客观和历史的原因,沙洋县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熟悉农村工作和农业管理的相对多一些,而熟悉工业经济,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的较少;习惯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从事领导管理工作的相对多一些,而适应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管理工作的较少;懂得国内经贸业务的相对多一些,而胜任国际贸易工作、具备驾驭外向型经济全局才能的甚少。相当一部分干部存在着“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沙洋县根据队伍的现状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采取多种途径的方法,大力建设学习型在社会和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在县直机关中开展“讲学习、比素质,讲纪律、比廉洁,讲勤政,比贡献”的“三讲三比”活动,努力提高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招商引资技能、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本领;选派机关干部到落后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以增强干部的实践工作经验;选派干部到沿海地区和企业挂职锻炼,以增强干部市场经济观念等等。这些措施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促进了干部知识“充电”的行动,对沙洋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长远和积极的影响。
    沙洋县打造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举措对于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我从事党史工作二十一年,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但认真反思一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内容老化、知识结构失衡、深度研究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多多少少折射出目前党史队伍业务素质的现状。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第一,要立足本岗位充电加压。通过学政治理论,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高思想境界,增强追求事业的责任感;通过学党史理论和知识,增强研究能力,使自己成为党史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学多学科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提高拓展创新能力;通过学外地经验,做到胸有良策、腹有良谋,以“他山之石”促进党史事业发展。要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一种态度、一种谋事立业的基本手段,一种立身处世的精神境界,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孜孜以求,学而不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人生境界,不断增长自身才干。第二,要着眼多岗位锻炼培养。从我一年挂职锻炼的深切感受来看,我觉得多岗位的锻炼培养,对于党史研究干部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培养胆识,增长才干,具有特别和紧迫的意义。因为阅历就是财富,多岗位锻炼有助于干部成长。一是能提高学习能力。一个人有多大的学习能力,就有多大的适应能力,只有经历丰富,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不断提高适应能力。 二是能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千差万别,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只有到实践中去锻炼才能不断提高这个能力。三是能提高创新能力。党史研究需要创新,需要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而创新的基点和动力在基层,在实践。带着问题到基层去,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建议将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经常化,还可以创造条件选派干部到中直机关、沿海地区短期挂职学习锻炼,以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关于管理问题。新一届沙洋县委根据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玩风大于学风、牢骚多于进取、小局重于全局、空谈甚于实干等问题,全力治庸,在全县开展“用心做事、敢于负责、从我做起”的大讨论活动,同时引导各部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制度,高强度的督办落实制度以及科学量化的目标管理制度。其中,年初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任务分解,将责任分解到分管领导,任务落实到部门,确定工作进度,季度通报,年中和年底进行检查。县委常委带头写工作日志,县委常委会议纪要中对议定的事项明确责任单位,督查室每三个月对本季常委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办和通报。为解决工作落实不够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查不落实”工作的暂行规定》,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制度管人管事,防止了工作过程中前紧后松的漂浮作风、虎头蛇尾的拖沓作风、“只打雷不下雨”的空谈作风,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通过一年的亲身感受,我觉得沙洋的这些管理措施是富有成效的,也与这次先进性教育中省委常委会整改方案关于改进机关作风的相关措施是一致的,有的可以说是超前的。近两年来,我们研究室在加强机关管理、加强业务管理、改进机关作风方面也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坚持和完善,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关于换位思考问题。从省直单位到基层工作一年,一是深切感受到基层工作的困难和基层干部的责任重大。在基层,除了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所遇到的困难外,由于上级机关脱离基层实际开展的达标升级活动,或是上级机关因为部门利益至上而制定的政策不平衡不连续等因素,给基层开展工作、执行政策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甚至给基层工作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和沉重负担。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有调查研究的问题,有科学决策的问题,但关键是上级机关对基层感情问题,上级机关为基层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问题。所以,作为省直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有基层观念、群众观念,应该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省委党史研究室虽然不是行政职能部门,但也是省委关于党史研究的工作部门,因此,在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基层有指导作用和示范效应的政策制订、工作部署、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既要立足党史研究室本身的工作实际,同时也要兼顾基层部门的实际,另外还要做到在全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二是深切感受到基层的工作条件差和干部待遇低。由于财政困难,县直一些单位没有办公楼,办公经费短缺,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沙洋的干部只能保证发“四项之和”的财政工资;部分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干部的出差等费用长期个人垫支等等。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基层干部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其扎实的思想作风、务实的工作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之下,我们在省直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比基层干部优越得多,应该加倍地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敬业爱岗,奋发有为。
    以上感受还很不成熟,也未来得及认真总结,加以提升,仅算一点体会。一年的挂职锻炼虽然结束了,但它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我将珍视这段经历,并以此为起点,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培养。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信息资料部主任)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