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启:编史修志敬业奉献
发布日期:
2005-12-12
来源:
编者按:谷城县党史县志办公室主任胡维启同志,17年如一日在史志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在胡维启同志的《述职报告》上作出以下批示:“胡维启同志在十分清贫、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和他的同事们为谷城人民留下了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将其《述职报告》印发全县,望我们各级党员干部从中学习受益!”。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树华从室有关同志的调研报告中了解到胡维启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也特别作出批示:“胡维启同志的《述职报告》很值得一读,他对本职工作的深刻认识,他对史志工作的满腔热情,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他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史工作者认真学习的”。现将胡维启同志的《述职报告》予以刊载。本文正题为编者所加。
编史修志,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不象经济工作那样风风火火,有人谓之冷门事业。然而,就在修志工作处于低谷的时候,我领旨受命,从此涉足了这个无人问津的领域,并且一干就是17年。
困境之时走马上任
1987年,我接手修志工作时,困难重重,百事待兴。为打开局面,我分别找老同志一一座谈,挨家挨户走访慰问,仔细调查了解修志进展情况。当我听说修志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存在着困难时,我一面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一面向县领导汇报,积极化解矛盾,多次找有关部门协调。经过不懈努力,先后为4名老同志解决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挤出有限的办公经费,为3名老同志解决了工资、医药费、福利等相关待遇。最记忆犹新的是,有位长期借调修志的老同志,在原工作单位要求入党30多年,就是不能如愿,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多次找政府办党组和所在城关镇党委汇报协调,使这位老同志在安享晚年之际,实现了他的最终夙愿。
2002年县直机构改革,党史办和方志办合并,新组建的单位由于负债较多和外欠老帐的拖累,经费问题成了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一面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一面争取资金,想尽一切办法兑现干部差额工资。在机构合并的当年,做到干部工资分文不欠,还改善了办公条件,并启动了史志两块工作。
2003年,我县史志工作受到省市表彰,被省人事厅、省地方志联合授予“全省修志工作先进单位”。
艰苦奋斗矢志不移
编史修志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脑力劳动。首届修志期间,我全身心投入到修志工作中,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单位没有摄影、绘图、设计专业技术人员,我亲自干。拍摄图片没有交通工具,我带上干粮,爬山涉水,一干就是一天半天。绘图没有专业设备,就土法上马,用尺子量,用数学公式计算,有时为一两个数据要查找许多资料,常常加班加点至深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细致工作,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绘制了山脉水系、地形地势、气温分布、降雨量分布、交通示意、商业网点分布、人口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专项分布图。单位人少,白天我一边主持协调修志工作,一边撰写、审查、修改志稿;夜晚带着两名年轻同志加班油印。几个月过去了,滚筒把推断了10多个,沙网换了近百次,打印腊纸1000多张,手工油印白纸30多令。由于过度劳累,曾一度肛裂,大便带血,胃痛不止。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初稿。经过严格评审修改,我县第一部新编《谷城县志》于1991年由襄樊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1999年着手编辑首卷《谷城年鉴》,由于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140多个单位,涉及数据2万个,人物1000多个,文字数据浩如烟海,工程量巨大,经费严重不足。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在成书关键时候,带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经费紧张,我一方面向领导请示汇报,一方面为部门搞好服务,多方求援。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共收集文字资料150多万字,拍摄图片资料2千余幅。首卷年鉴成书时,不仅资料齐全,信息量大,编排科学,图文并茂,而且颇具谷城特色,受到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县志、年鉴不仅是资政决策的工具书,而且是馈赠之佳品。
忍寂安贫淡泊名利
史志部门是一个清贫单位,但无论大事小事我都十分注意自律。早上班,晚下班,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平时,我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跳舞,生活比较简单,唯有的爱好是美术、摄影、写作和设计。当兵时,上过美院;在报社学习过通讯报道和摄影艺术,在组织部门搞过基层组织建设和先进、劳模、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宣传,业余时间搞点外观设计;这些特长和爱好,在编史修志工作中都派上了用场。单位经费紧缺,为方便工作,我自费购买了两台照相机,价值1万多元;单位清贫,我立了个规矩,城内办事坐三轮,乡下办事坐公交;我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老岳母和老父亲去逝,按照规矩,丧事从简,没待一个客;工作了37年,至今老家还生活在龙滩贫困山区,我坚持不给组织上找麻烦;担任方志办和史志办主任17年,从没有乱花单位一分钱;当了十几年正科,我坚持谨言慎行,从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过高要求。
多出成果奉献社会
近些年来,为宣传谷城,我先后设计编制了《谷城旅游》、《谷城欢迎您》、《中国谷城》、《中国石花》等外宣画册。我利用业余时间搞外观设计,获得国家5项专利,为谷城申报全国科技先进县增加了5项专利成果。我撰写的《论新编县志与科技兴县的关系》、《绘百年画卷,展世纪宏图》、《从本届修志的现状,看续修新志的法规保障》、《三讲与修志》、《宗教圣地谷城》等10多篇分量重、科技含量高的论文及理论文章,先后被省以上理论杂志刊发。我的摄影艺术作品,先后无偿被制作成邮票、邮资明信片、纪念封、挂历、台历、画册,发行和宣传到全国各地。
1994年冬以来,我同南河镇的领导一道,先后对“南河小三峡”以及大薤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先后采写了《南河小三峡奇观》、《神奇迷人的薤山森林公园》等散文、游记百余篇,拍摄《香炉石奇观》、《李宗仁别墅》、《承恩寺全景图》等风光名胜艺术照片1千多幅,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中国旅游报》等80多家报刊采用,在国内外尤其是鄂西北一带产生了良好反响。
我在史志岗位上取得的专业技术成果,也进入了北京国家展览馆和湖北方志馆,刊登进了《湖北志坛人物》和《中国发明家大辞典》,襄樊电视台进行了人物专访,在《都市广角》人物专访栏播出。先后被省人事厅、省新闻出版局评定为副编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被授予全省首届修志工作先进个人,被县委确定为第三届、第五届县管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