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阳新县:发掘红色资源 开展党史宣传

发布日期: 2014-03-06 来源:
    阳新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党史资源十分丰富。历届县委、县政府通过非常重视史志工作,开发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中共阳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奋力实现阳新跨越式发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成为传播发展正能量,引领全县党员干部砥砺奋进,实现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目标的坚实思想保障。
  一、征集与编研相结合,构建红色资源库
  阳新的历史贯穿着整个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无论是太平天国起义,还是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第一次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人仁志士前赴后继,党的组织不灭,革命旗帜不倒。20万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成永不磨灭的宝贵财富。
  阳新县的党史工作自1956年湖北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师生来县调查党史资料起,至今已有50余年。在这期间,通过编纂《阳新人民革命史》、《中共阳新县组织史资料》、《党在鄂东南地区斗争史》、《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红十五军军史》、《阳新英烈传》、《历史的丰碑》、《楷模》、《阳新县革命历史歌曲》等专著,共征集各时期党史、革命史、军史资料近2000余万字,先后编写出传记、专题论文近百余部,整理回忆录200余份,革命历史歌曲180首。同时通过举办全国革命文物普查会议、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建设、革命遗(旧)址普查等重大活动,共征集革命烈士照片500余张,整理老同志录音、录像近50小时,发掘国家、省、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74处。这些资源虽分属档案、文博、党史、地方志等相关部门管理,但已构建起一个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红色资源库,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利用红色资源,助推经济建设
  阳新县地处鄂赣边界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2010年在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中,主办方决定第二届苏区论坛由湖北一苏区县承办。当时县委、县政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主动承接下届论坛的承办权,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红色资源平台,打造苏区名片,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2012年当第二届苏区论坛主题确定为“研究开发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助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时,县委、县政府即组织宣传、党史、文化、民政等红色资源主管部门参与论坛筹备,同时要求扶贫、招商、经信、旅游等经济主管部门唱响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二重唱”,使红色的旋律始终贯穿于筹备过程之中,一大批省内外企业家慕红色之名而来,在阳新投资兴业,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回报老区人民。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签订了《阳新宣言》、《鄂东南旅游合作框架协议》、《鄂东南片扶贫开发合作协议》,创造性地实现了阳新县政府与1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达7.1亿。党史部门的积极参与,是贯彻落实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提出的“党史工作服务现实”指示的一次有益尝试,开创了党史工作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先河。在此次活动的影响下,2013年,台阳数控、新冠农林、永丰精密、全立发机械股份等一大批台资企业纷纷落户阳新,投资金额达20亿元,成为阳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三、以红色资源为基础,开辟红色旅游线路
  阳新县地处幕阜山脉,因未纳入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精典线路规划,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缺乏国家投入而开发滞后。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县委、县政府除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外,同时不等不靠,以龙港地区革命遗址群这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平台,打造龙港“小莫斯科”红色旅游线路。
  为了吸引外地游客,2011年,县委专门派出分管旅游工作的副书记,前往江西省九江市,进行红色旅游推介活动。经过洽谈协商,由九江市史志办公室组织实施的“九江——阳新红色教育行”于2010年10月12日正式启动,首批200余人次的参观团沿杭(州)瑞(丽)高速来到阳新龙港一日游。此后,每逢周六、日,九江市的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都组团到阳新参观学习。至2013年10月,两年间共组团48个,游客2400余人次。两地还相继开辟了九江——阳新(县城)一日游;九江——阳新(王英、龙港)二日游。随着大(庆)广(州)南高速的开通,以及湘鄂赣红色旅游协议的实施,九江、阳新、修水、万载、平江、咸宁、黄石红色旅游线路将成为展示湘鄂赣苏区的新品牌线路。
  四、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爱国爱乡教育
  阳新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党史史料,记录着老区人民和革命先烈对生命、事业、理想不懈追求的历程与足迹。随着阳新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县委把弘扬苏区精神当作砥砺奋进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的重要精神源泉。党史部门以各种有效形式,陆续开展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其一,地方党史进党校,自2008年以来,全县中青年干部入党校培训,由县委党史办公室同志到场授课,坚持至今。其二,通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发行6000册《中共阳新历史》(第一卷),2012年又通过在北京举办贾春英、潘涛英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大力宣传普通英烈们的英雄事迹。
  自2010年以来,阳新县党史教育宣传工作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改变,资金投入量不断加大,已由过去单一的发行书刊和讲课授课等专场宣传活动,逐渐转变为借助大众媒体进一步走近人民大众经常性工作。2005年开通的“阳新档案史志网”,使党史宣传率先进入网络媒体,网站开通运营八年来,其“党史天地”专栏和相关栏目,共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地方党史信息近千余条,网站总点击量达70万人次。其次,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传媒,开辟“兰台之音”广播节目和电视栏目“阳新档案”。其中广播节目自2010年开播以来,共播出“党史天地”节目152期。“村村通”调频广播听众除覆盖阳新全境外,还包括通山、大冶、瑞昌、武穴等周边县(市)达150多万人次。“阳新档案”是2012年5月间开辟的旨在弘扬阳新历史文化的电视系列讲座;2013年又推出阳新人民革命历史讲座“红色档案”专题,现已录制20期,播出4期,该节目每周一至周日在阳新电视台4个频道轮流播出,较好地实现了党史宣传教育口语化、大众化。同年,县委党史办公室又与《今日阳新》报合作,创办“记录”专栏,每月两期,每期一版,定期发布阳新党史信息。至此,阳新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网络、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四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其经费投入也由过去的每年不足千元增加到10万元之多。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