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切实加强党史工作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
2014-03-06
来源:
加强党史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关键。近年来,荆门市委党史办公室多措并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加强党史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一、着力健全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一)进一步强化“五制”。加强对机关干部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五项制度:即民主集中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业绩突出激励制、过错问责制,形成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强化管理的格局,逐步使机关和干部作风效能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协调、统一、 有序的要求,严格办事程序,切实规范工作流程。争创“五好”班子(政治好、团结好、作风好、廉洁好、工作好)和“六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和谐型),领导争当楷模,群众争当先进,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
(二)推行“四个工作法”。一是“1+1”工作法。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安排部署,一岗双责,狠抓落实。二是“5+2”和“白+黑”工作法。逢重大工作和紧急工作,连轴转、拼着干。三是差异化工作法。对年轻同志压担子,促其锻炼提高;对办文人员和办事人员核定不同工作目标,分类考核。四是弹性工作法。对重点工作、难点工作要求全员上阵,不延误工作;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组织大家开展文体活动,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三)开展作风建设活动。通过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精神,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落实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服务资政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一是开展全市统一部署的“效能风暴”行动,治理“慵懒散”。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着力解决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干部忙闲不均、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规范工作行为。在机关制定推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干部职工的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严明工作纪律,引导干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着力提高素质,推进能力建设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为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开展“三能四会”活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会电脑、会公文写作、会普通话、会英语),干部素质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党校和干部学院学习,参加中央、省党史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学习考察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干部自学进修。机关16名在职干部全部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4人。
(二)开展“一创三促”活动。为争创学习型机关,荆门市委党史办公室提出了开展“一创三促”活动(创学习型机关,促领导班子能力和干部素质提升、促史志事业创新发展、促荆门开放崛起),成立领导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开展系列活动。全办干部积极响应,将活动与推进史志业务工作有效结合,激活正能量,为获得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提供了力量源泉。
(三)以干促学,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坚持把工作实践作为培养队伍的主渠道,注重以老带新,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组织年轻同志参与正史和有关重大专题的研究编纂工作,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将一名新来的党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安排到党史编研部任要职,承担和参与重点党史业务工作,同时交任务、压担子,让其参与党支部、结对帮扶、文稿起草等工作,多岗锻炼,历练人才。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先后选派9名年轻同志到钟祥柴湖、沙洋建阳、漳河新区等地农村驻队,参加“第一书记”活动和“三万”活动,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与市委组织部联系,选派一名研究生到沙洋县官当镇挂职任副镇长,任期两年,让年轻人在基层得到锻炼提高。
三、着力举贤任能,激发内部活力
(一)加大干部提拔交流力度。史志工作很辛苦,市委党史办公室坚持在政治上关怀和生活上关心干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积极举荐,大胆提拔使用。通过在市委常委会上的工作汇报,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对史志部门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待三分。近三年,市委先后提拔党史办县级干部6名,其中正县级干部2名,提拔交流1名正职(出任市侨联主席)。目前,荆门市委党史办公室两名较年轻的副主任都由机关内部推选产生。除县干外,其他正式干部除1名新进人员不够任职年限外,都落实了正科级别,机关干部精神振奋,工作热情高涨。同时,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对干部职工的生活也给予关照。
(二)引进年轻人才,确保工作后继有人。近两年,为进一步改善年龄结构,确保史志工作后继有人,荆门市委党史办公室通过向市委汇报,经组织部门开展的全省统一招考,招录了2名硕士研究生,一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另一名是中南财大马克思主义专业,均为与史志专业联系紧密的对口专业。荆门市委党史办公室还加大了从全市基层史志部门选拔人才的力度,开辟了史志部门补充工作人员的新渠道。2013年9月,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顺利开展了首次从全市史志部门公开遴选人员工作,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沙洋县史志办1名副主任被选拔充实到市史志部门。
四、着力宣传典型,塑造部门形象
近年来,荆门市广大史志工作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涌现出杨希杰、王先孝、唐东福等一批先进典型。尤其是市史志办副调研员杨希杰同志,25年来苦苦耕耘、默默奉献,双目几近失明,仍然无怨无悔地战斗在史志工作第一线。他的事迹得到了荆门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杨希杰同志的事迹感人,精神可贵。他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自我看重’,不懈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要号召全市党员和干部职工向他学习。”作为近几年全市唯一的重大典型,市委宣传部组织市主流媒体对杨希杰同志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2012年7月,荆门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听取杨希杰同志先进事迹及相关情况汇报,就学习宣传杨希杰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研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杨希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0月下旬,省委宣传部组织《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荆楚网、湖北省电视台、湖北之声广播电台等省直主要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杨希杰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杨希杰同志也先后获得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大大提高了史志部门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塑造了部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