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走进乡村看振兴】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药材 产值上亿元

发布日期: 2025-06-24 来源: 湖北日报

  6月5日,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黑峪村的千亩药田里,村支书李明宝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泥土,脸上有了轻松的表情:“你看这根系,比去年又密了两指,待明年采挖后,就能还清之前的贷款,还能给基地管护添笔‘活钱’。”

  黑峪村曾是典型的“空壳村”:1140人守着2685亩耕地,种玉米每亩年收益不足500元,村集体年收入仅3万元。2017年,仙居乡和区商务局引入湖北道地药材公司,流转170亩土地试种芍药,却因管理粗放,一年后成活率不足70%,企业相关负责人阮长城准备撤资。

  “乡亲们每年15万元务工费和租金要没了!”2018年6月,李明宝第二次出任村支书,每天清晨6点扎进基地,疏苗补栽、监测墒情,一个月后,原本蔫黄的幼苗抽出新叶。阮长城被打动,企业还追加流转了100亩土地。

  彼时,黑峪村270亩的种植规模在中药材市场仍无竞争力。2021年,仙居乡探索“多村联建”,合力做大一个产业。黑峪村牵头联合5个村成立湖北仙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3至2025年相继种植610亩、470亩、340亩芍药。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仅够首年投入种苗和人工费,后续5年,每年约14万元的管护费成了难题,村集体账户资金根本不够支付。

  顶着家庭和经济压力的李明宝咬咬牙:向朋友借款10万元,又跑银行贷来17万元,全部投进基地。“再难也要守住!不能让投资打水漂!”

  从哪筹措资金,守住这片药田?李明宝奔赴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安徽亳州,这里汇聚着全国药材资讯与前沿经验,他在日均6000吨交易量的市场里“取经”。他结合黑峪村药田实际,采取“以短养长”策略——套种知母、丹参等速生药材,利用其生长周期短、收益快的特点,填补种植芍药的资金缺口。

  目前,黑峪村2130亩芍药长势良好,2024年试种的知母、丹参预计带来50万元收入;2026年首批200亩芍药进入盛采期,亩均收益可达2万元。

  面对技术瓶颈,李明宝每月至少一次,往返150公里到南漳高铁站接送亳州资深技术专员。这份执着打动了这位有着30年经验的老药农,对方倾囊相授种植技术。在专家的帮助下,各村芍药种植成活率从70%飙升至97%,药材品相与药性让收购商竖起大拇指。

  如今,仙居乡已形成万亩中药材种植规模,产值上亿元。2023年首届芍药花节,黑峪村把药田变“花田”,直播卖货卖出50万元农特产品,带动周边消费300万元。李明宝告诉记者:“我们正计划与银井村共同投资100万元建设烘干车间,新鲜芍药通过初加工,利润能实现翻番。”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