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转岗仍姓党 创新再争先

发布日期: 2016-09-28 来源:

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城外

  我是党史研究队伍的一名新兵。在担任5年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后,今年7月调任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校姓“党”,党史也姓“党”,我为转岗仍姓党而高兴,为有机会专门研究党史而欣慰。此前,中央党校组织编写大型纪实通讯集,向全国推介各地经验,咸宁是入选的5个地级市之一。我从以往过多忙于繁杂的行政事务,到如今潜下心来做学问,坚信“小单位”照样可以大作为,只要干在实处,工作便可出彩。因此,我转换角色快速而从容,并赋诗抒怀:“拓宽新视野,谋事再担当。党史通幽径,终究是吾乡。”

  一、我的“中共党史情结”
  我与中共党史有着不解之缘。我从小就喜好藏书,今年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家藏几万册图书中,重点是文史书籍,其中党史类的不少,并长期订阅《中共党史研究》等。早在20多年前,我两次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到鄂南考察,还写了专访文章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后来,曾陪同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陈威来咸宁考察文史工作。不仅如此,2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党的一段特殊历史——五七干校,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被誉为“中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一年前,我组织了《鄂南系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研究》课题组,并成功申报省委党校重点课题。我履新不久,就先后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党史研究室汇报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对我作为学者加入党史研究队伍表示欢迎。我就今后的工作打算作了重点介绍,得到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还转载了我室研究的最新消息。赴任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所辖6个县(市、区)党史工作的调研,我室还顺利通过机关档案目标管理省一级检查验收,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最近,我室出台《2016—2020党史工作规划》,市委办公室及时转发,为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前谋划,定好调子。

  二、“十二五”期间党史工作回顾
  我室成立于1986年,现有编制9人,在职干部职工8人。经过近年来调整充实,年龄及知识结构趋于优化:50岁以上4人,30至40岁3人,30岁以下1人;中国作协会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省委党校硕导1人,研究生1人,其余均为专本科。同时,专业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工作经费有保障。总的来说,我室机构单设,参公管理,干部素质强,专业水平高。
  (一)突出征编重点。
  突出以正史编撰为龙头的党史征编工作重点,推动党史部门各项工作。完成《中国共产党咸宁历史》(第二卷)编撰岀版任务后,迅速将《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修订为《中国共产党咸宁历史》(第一卷)。修订过程中,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研究成果,重点修订了鄂南秋收暴动、鄂南抗战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了咸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正史第三卷已拟岀编写大纲,正在收集资料。同时,按要求按时完成《中国共产党咸宁市组织史》(第五卷)、《咸宁改革开放实录》(第一辑)的编写岀版,及时整理年度党史大事记,并分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由于“龙头”活了,“龙身”也就动了,党史征编工作上了台阶,“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岀版党史图书与资料33种,其中市委党史研究室10种,县市区23种,在全省位置靠前。
  (二)筑牢舆论阵地
  2011年5月,我室创办了资政内刊《资政报告》,每年4期。《资政报告》主要就如何贴近市情、宣传咸宁、服务发展上做文章。2013年第1期《资政报告》推出《“铁军精神”的诞生、发展及启示》,对北伐战争中发韧于咸宁汀泗桥的铁军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了深入阐述。党史“六进”活动也有声有色,“十二五”期间,我室宣讲党史课19场,听众5万余人。2015年底,开通了咸宁党史网,展示党史研究成果增加了一个新阵地。
  (三)重视宣传交流
  一是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地方党史。经常与《咸宁日报》、咸宁电视台合办党史节目。二是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览、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座谈会及图片展等。三是积极参加相关的党史学术研讨会,研究宣传咸宁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十二五”期间,全市发表论文、纪念、宣传文章65篇,其中市委党史研究室20篇,县市区45篇。
  (四)打造展示平台
  全市有大大小小的遗址有上千个,重要的革命遗址123个,大部分得到了保护,并逐渐开发利用。同时,党史展馆存在于较大的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展馆之中。影响较大的党史教育基地有赤壁烈士纪念馆、咸安区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和纪念馆、通城县罗荣恒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投资23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的通山烈士陵园,2008年破土动工,2014年落成,今年清明节期间8天接待游客17万人次。

  三、体会与打算
  如何让地方党史工作争先进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我们的体会有四点:一是加强领导。各级要加大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力度。市级党史研究室要加强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沟通,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我到任后,到6个党史办公室进行了调查,与6个县、市、区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协商解决了不少困难。二是加强调研。了解掌握本地的党史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党史研究和资源利用情况,制定规划时才能实事求是,符合实际。三是加强宣传。利用网络充分宣传本单位,把工作成绩和规划“晒”岀去,当作对责任的担当、对社会的承诺,把党史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四是创建文明机关。包括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改善办公条件,关心干部职工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等,营造和谐和美的文明机关氛围。
  “十三五”期间,我室除完成正史第三卷、组织史第六卷、改革开放实录第二卷和第三卷、党史大事记的编撰岀版外,力争推出“咸宁党史丛书”。我们下一步的打算,创新思维,争创一流:第一,吃透上级指示精神。正确理解、深入贯彻“一突出两跟进”精神,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争先创优的品质,抢占、坚守舆论阵地,不断扩大红色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弘扬正气,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第二,做大地方党史亮点。经过几年努力,逐步推进“四大工程”研究。一是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鄂南在全国暴动最早、建立红色政权最早,《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湖北农民暴动经过之报告》言必鄂南,当时已经是亮点,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它重新亮起来。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咸宁。董必武、李先念、彭德怀、王震等等一大批都曾在咸宁战斗过,李维汉曾下放到咸宁一年有半。三是鄂南英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咸宁是湘鄂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大批仁人志士为革命壮烈牺牲,其中以何功伟、钱亦石、叶金波、陈寿昌等为代表。四是向阳湖文化。“文革”中期,文化部在咸宁创办“五七”干校,京城6000名文化人下放到向阳湖劳动生活。《中共党史大事记》两次提及“五七”干校,“向阳湖名人旧址”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推动下级党史研究。我室将通过“四大亮点工程”会成为四个牵引,拉动各县、市、区的党史研究,帮助他们补齐“短板”,形成携手共进的大党史格局。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