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深化党史课题研究 打造咸宁新名片

发布日期: 2017-12-29 来源:

  1927年8月,鄂南特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关于组织鄂南秋收暴动的指示,于8月中旬迅速举行暴动,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并建立“八七”会议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着力挖掘秋暴老课题,打造咸宁新名片,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新成果。
  一、领导批示,充分肯定红色政权研究
  2016年7月,市委党史研究室成立了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课题组,并向分管党史工作的市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在市第五次党代会小组讨论会上,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城外提出,应加强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研究,提高咸宁知名度和美誉度,服务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指示要加强研究,早出成果。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资政报告》2017年第2期发表李城外论文《鄂南系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得到市委领导充分肯定。丁小强书记批示:“城外同志的研究很有意义,有利于彰显咸宁(鄂南)在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至于是否属于‘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请做深入研究,并积极与中央党史研究室沟通、汇报,得到他们的确认方可。”市长王远鹤批示:“研究好红色政权建设是加强党建的重大任务,任务也十分重大。此研究成果史料翔实、论证充分。望加深研究,形成省级乃至国级成果和共识,促进我市红色资源研究和利用。” 市政协主席曾国平批示:“我在通山工作期间,请我国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主任到通山作过调研,他在通山的讲话是有意义的。鄂南秋暴应引起党史专家的重视,以不负先烈的流血牺牲。在研究中应把握几个原则:(一)不要争第一。‘秋收起义’党史是有定论的。‘鄂南秋暴’是‘秋收起义’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要讲打了第一枪,全国打了一枪的地方很多,说不清楚。(二)应研究‘鄂南秋暴’对全国‘秋收起义’的重要贡献。一是对全国‘秋收起义’的试验示范作用。二是起义失败后干部到哪里去了?参加革命队伍,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贡献,对中国革命最后胜利有无作用?(三)应研究鄂南人民群众在‘八七’会议后,在‘秋暴’与建立红色政权运动中的历史贡献,告诫共产党人不忘这片仍然贫穷的地方,现实意义重大。”市委副书记吴晖批示:“这个研究不仅阐明了第一个县级红色诞生在咸宁,更阐明了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最早期,咸宁打响了第一枪,充分彰显了革命岁月中的咸宁作为。建议深化该课题的研究。”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方胜批示:“此项研究成果很有意义。湘鄂赣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系我党开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对‘鄂’的宣传不够,份量不够。希望籍此论文,进一步拓展、夯实鄂南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人们了解这段历史。另外,请党史办统筹好学术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闫英姿批示:“此项工作具有开创性,如得到权威部门认可,则咸宁又添一项‘第一’。望继续深入挖掘,完善资料史料,力争权威部门发声定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及中央、省、市媒体都及时报道这一消息。《鄂南系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党史学术课题被市社科联上报列为湖北省2017年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二、埋头苦干,及时推出研究成果
  一年来,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城外带领业务骨干几次到中央党史研究室汇报工作,受到曲青山主任和冯俊副主任等的鼓励,指示加强研究,力争取得新的进展。课题组还多次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内外档案馆、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室、方志办、档案馆作专题调研。同时,实地考察省内外有关红色景点,征集相关资料,得到兄弟单位的倾力支持,获得了丰富的秋收暴动资料,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还通过到书店购买、网上购物、资料互换等方法,获得了一些难得的党史资料。
  经过努力,李城外完成了咸宁思想库重点项目《鄂南系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按时结项,并获评省委党校科研课题优秀论文。论文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在湖北90年(1921-2011)》等大量参考书目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经过充分论证,李城外认为:“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发端于崇阳,成功于通城,定型于通山”。论文在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汉论坛》2017年第9期发表,受到专家关注和认可。与此同时,李城外还接受媒体采访,央广网和省内报刊均作了重磅报道。
  经过一年时间的辛勤工作,由李城外任主编的《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已经定稿,即将付梓。该书共28万字,分三大板块,一是文论部分,收集了著名党史专家和党史工作者石仲泉、方城、李福珍等论文多篇,容纳了各路专家意见,可谓百家争鸣。二是文献部分,收录的是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中央党校岀版社编辑出版的珍贵资料,为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提供了有力史证。三是文摘部分,既有军事科学院等机构著作的内容,也有地方史志、档案资料及回忆录等,是研究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辅证资料。该书的出版,将为下一步深入此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将为党史部门和党史爱好者了解、研究鄂南秋收暴动及第一个红色政权提供较大的帮助。
  三、积极宣传,努力扩大成果传播
  市委党史研究室致力于宣传鄂南秋收暴动和暴动中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扩大咸宁秋收暴动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全国秋收暴动历史,收到良好效果。
  (一) 参加研讨会。课题组先后参加省内外三个有关研讨会,即湖南、湖北和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第四届湘鄂赣苏区论坛,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举办的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理论研讨会,湖北红安干部学院、黄冈市委党史研究室等举办的黄麻起义与鄂豫皖苏区革命史课程开发研讨会,入会论文分别为《鄂南暴动与井冈山、鄂豫皖、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苏区精神》《南昌起义、鄂南暴动、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鄂南秋收暴动对黄麻起义的影响及启示》。咸宁代表“有会必参,到会必讲”,不遗余力地宣传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二)举办纪念活动。今年9月,市委党史研究室举行纪念鄂南秋收暴动90周年座谈会,市直宣传战线、党史界、文艺界、社科界、档案学界专家和学者代表20余人参加,就如何深入挖掘、加强研究、扩大宣传鄂南秋暴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等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就如何打造“咸宁新名片”形成了共识。通城县和通山县也先后举行纪念活动。
  (三)大力宣传造势。今年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发表有关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消息多篇(如《湖北省咸宁市领导高度评价党史研究室〈资政报告〉》《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莅临咸宁指导工作》《湖北咸宁市举行纪念鄂南秋收暴动90周年座谈会》等),每篇都与鄂南秋收暴动、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有关,扩大了咸宁红色政权在全国的影响。这些消息同时被湖北党史网发表和多家网站转发。省委党史研究室刊物《党史天地》发表石仲泉先生论文《通城秋暴与湘赣边秋暴——纪念以通城秋暴为代表的鄂南秋暴90周年》,李福珍论文《论鄂南秋收暴动与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对鄂南秋暴进行了新的阐述。省社科院刊物《江汉论坛》发表李城外《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之研究》,省委讲师团刊物《学习月刊》发表《鄂南暴动与井冈山、鄂豫皖、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香城都市报》发表《把“鄂南秋暴”打造成咸宁新名片》一文,报道纪念鄂南秋暴90周年座谈会。
  (四)创作文艺作品。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创作的《通山革命长歌》问世,共37章1173节5865行,以山歌形式传唱党史,其1至7章反映通山暴动和建立红色政权,于9月被通山老年大学歌咏队搬上舞台演出,获得成功。有关专家说:“《通山革命长歌》是‘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最新最长的作品。”通山的草根作家还创作了反映通山暴动和建立红色政权的7幕革命史话剧《送密件》,亦在鄂南暴动90周年之际成功首演。这两部剧目的导演与演员、歌手全部是通山的市民或农民。
  此外,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党史“六进”活动,将鄂南秋收暴动和建立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作为宣讲的重点内容,并在咸宁党史网上及时发布鄂南秋收暴动和红色政权研究的动态消息。外出交流,都要发放著作成果和宣传资料,宣传推介鄂南秋收暴动和建立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光荣历史和研究进展,寻求关注与合作。
  (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徐赐甲)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