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湖北黄陂:朱铺村党史教育馆成汲取力量的源泉

发布日期: 2021-03-01 来源:

李 婷  陈 俞

  二月的武汉春意盎然,阳光和煦。2月23日上午10时30分,朱铺村22名党员、村民走进两层楼的村党史教育馆,开展党史教育活动。虽然来馆多次,但在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面前,70岁的党员朱小明仍多次驻足停留。“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作为一名老党员,村里建起这个党史教育馆,我非常自豪。”

  该党史教育馆面积为1820平方米,共有四个展厅,一个体验馆,图文并茂完整展示了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自2018年7月1日开馆以来,已吸引1.3万名党员群众参观学习。

  “‘以党史为镜,映照为国为民初心。’这里不仅是我们党员、村干部的教育基地,更是我们奋斗前行的力量源泉。”朱铺村党支部书记朱俊刚说。

党史教育馆是撬动工作的支点

  建党史教育馆是朱俊刚回乡任职的一个大胆举措。2017年3月,朱铺村新村委会启用,老村委会成为闲置办公楼。这个楼怎么用?

  大家想法很多,做文化民俗馆、民宿、奇石馆,也有人提出卖掉,增加集体收益。

  这些提议让朱俊刚很犹豫:“引进一个项目,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收益,但在当时如果村干部的面貌不转变,村民的心不跟村‘两委’在一起,项目再好也难落地生根。”

  一次讨论中,有人提出做百年历史博物馆,这给了朱俊刚很大的启发。他跟村委会原副主任盛祥华商量,“做党史教育馆吧,村子发展要靠党的引领,有了阵地才能把村干部、党员的心凝聚起来,才能为团结群众打好基础。”朱俊刚说。

  盛祥华一听激动不已:“这个好,我们不仅要建,还要建好。”

  建党史教育馆的想法刚提出,村里就出现各种说法。有人说,这是做面子工程,甚至有人说朱俊刚要抢占老村委会建豪宅。更多的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引进项目发展经济?

  各种说法质疑都没有动摇朱俊刚的决心。“在农村,最终能够带领群众、团结群众的力量一定是党,是我们的党组织,我们能跟群众站在一起,是党员身份、村干部身份,我们要让村民接受,首先要自身强起来,自己立起来。”

  在朱俊刚看来,党史教育馆的建设就是团结村民、带领村子发展的第一步。“它就是撬动朱铺村的支点,有了阵地,学习活动就能固定下来,党员就有了归属感。把那些真实的图片、视频、文字搬到他们眼前,会更有感染力,更能凝聚人心。”

  2017年10月,他和盛祥华、盛锦花着手自建党史教育馆,从对接设计到找资料、找藏品一样一样自己动手。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朱俊刚认真翻看了20多本党史书。

  布展的过程很艰辛。为了赶在2018年7月1日开馆,三个人将家“安”在了村委会。“经常讨论到凌晨,文字上墙时我们趴在地上一个字一个字先排好。”盛锦花笑着说,看着如今庄严的党史教育馆,当初的艰难成了“蜜”。

党员的身份被唤醒了

  党史教育馆开馆当天,村党支部开展了“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

  “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朱书记的良苦用心。”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清松说。走进党史教育馆的一刹那,看到墙上党从一大到十九大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他的心一阵一阵发紧。“有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党,我们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慢慢地,这个黄陂区首个党史教育馆渐渐“走红”,不仅黄陂区内街道、部门、单位来参观学习,市内其他区,乃至孝感地区的党员群众都自发来此参观。“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300多人,讲解得嗓子都哑了。”盛锦花说。

  更让朱俊刚欣喜的是,党史教育馆建成后,党员们慢慢发生了变化。

  党员代表大会上,原来都是朱俊刚一个人说,大家鲜有讨论,不知道说什么。自从活动开进党史教育馆,说话的人多了,大家积极发表意见、提看法。

  “这些图片文字能引起很多共鸣,感受深了、体会多了,自然就开口了。”盛建军说。

  “我们经常在这讨论村里的事情,有问题都摆出来,不藏着掖着。现在,我们上面学得到政策,下面听得到群众意见,中间还能跟村委会反映、建议,党员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了。”朱小明自豪地说。

  老党员刘立新有着55年党龄,去过党史教育馆后他深受感动:“新中国是老一辈革命家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他经常教育儿子和身边的晚辈要勤俭节约,不能倒剩饭剩菜,不能浪费。

  朱俊刚很欣慰:“党员的身份意识、党性意识体现出来了,村里的党员敢于亮身份,敢于说直话,敢于站出来。”

找到汲取力量的源泉

  建成后的党史教育馆也是朱俊刚的心灵栖息地。在遇到困难时、在村民不理解时,他会一个人走进党史教育馆,一遍一遍地看那些历史。“再难也不会比爬雪山过草地难,革命先辈们都是用生命作代价进行斗争,我们现在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每每这时,他又斗志满满地回到岗位上。

  “党史教育谱新章,扶贫济困为人民,德才兼备好榜样。”这是参观过党史教育馆后的沈胜华留给朱俊刚的一首诗。

  沈胜华老家在朱铺村隔壁的刘家砦,这些年虽已搬新家,但他经常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去年得知隔壁村的朱俊刚作为武大博士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还修建了党史教育馆,他特地来到朱铺村参观,在党史教育馆内足足停留了一个小时。

  “乡村有这样的党史教育馆在武汉怕是首创。场馆里的资料非常珍贵,有历史文物、有书信,虽然我只是普通群众,但从这些内容中看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程,看到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非常感动,我们不仅要从里面学到珍惜生活,更要为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信义兄弟”孙东林也是黄陂李家集街人。他曾和单位同事一起来这里参观。他感叹地说:“在农村自己建成这样的党史教育馆非常难得,党史教育馆的建设不仅仅给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提供了阵地,也能激活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都能知党史、晓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朱俊刚希望这个党史教育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用阵地用精神把群众吸引过来,真正地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党史、悟思想、办事实、开新局”。

  (来源: 长江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