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打造鲜活思政课!湖北大学把思政课堂“搬”进大别山

发布日期: 2022-05-09 来源:

林杉 张帆

  75年前,刘邓大军从太行山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75年后,湖北大学打造鲜活思政课,“牵手”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开启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教学实践活动。

  5月3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行走中的大思政课堂”分享会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绍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聂远征分享各自学院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与特色活动。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与湖北大学三校新闻传播学院联动,开启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教学实践活动。

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教学研究中心揭牌。学校供图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聂远征介绍,学院近年来创新思政教学科研模式,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形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态型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学院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成课程思政案例汇编。“湖北具有宝贵的新闻文化资源,在中国媒介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挖掘和整理湖北红色新闻文化资源、与武汉城市圈主流媒体联盟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聂远征表示。

  大别山的红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大别山是红色新闻文化的富矿,在大别山革命和战争中,党的新闻报刊发挥了积极的战争动员、发动群众、凝聚信仰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绍根表示,大别山革命和战争中留下了宝贵的新闻文化遗产,为大别山新闻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绍根。学校供图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认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建设的思想来源。“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的重要场所,大别山、太行山都是师生值得驻足凝望的地方。

  武汉城市圈主流媒体联盟代表成员在会上围绕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高素质新闻传媒人才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什么是“行走”中的思政课?围绕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陈妮阐释课程建设思路。本科生与研究生代表则以“为无障碍注入青年力量”“红色歌谣的传播”“传承红色基因 奉献青年力量”为题,分享了各自在“行走”中的心得与体会。

  “20号链接红安大布是我们大别山地区的特色产品,这种老粗布能够让人体产生温热效应,有效改善睡眠。”“下一款是我们的王炸产品——麻城福白菊,花瓣呈玉白色,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喜欢的朋友赶紧拍下。”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拾光团队的学生将带货直播间“搬”进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搬”到了分享会现场,以话剧的形式,为现场观众讲述了新闻专业学生深入革命老区、报道红色历史、挖掘当地农户故事、帮助农户直播售卖的故事。

  拾光团队负责人、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陈江薇表示,故事根据团队真实社会实践故事编排。大家希望通过自己所学新闻专业知识,真正帮助革命老区的农户,助推当地乡村振兴。“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深入革命老区,利用新闻专业优势,推进红色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做到以传媒力量踏浪而行。”

  据了解,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五个思政”综合改革示范高校,打造一批课程、推出一批名师、形成系列品牌,是学校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向。近年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围绕“红色新闻文化”和“武汉城市形象”两个主题,推出“走进大别山”等4条红色行主题线路和“省博文化”等4条武汉行主题线路,让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闻卓越人才。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