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指导

关于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

发布日期: 2014-11-12 来源:

  欧阳淞

  党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现实。而要服务现实,使之广为传播,更加易于入脑、入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史研究成果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就有一个对部分党史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加工和适当转化的问题。

  一、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什么是党史研究成果?

  要准确把握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内涵,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党史研究成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一般来说,党史研究成果是党史研究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收集分析鉴别运用党史资料、以著述形式再现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所取得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党史研究成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科学性,它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成果,反映了对党史现象、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内在联系的准确把握,对党的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二是基础性,它是基于对翔实可靠的党史资料进行辨析、运用基础上得出的直接成果,在党史工作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三是创造性,它是对前人没有研究、很少研究或虽有研究但研究不深的领域,站在新角度、运用新史料、使用新方法进行研究后,得出新结论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四是长期性,也就是说,党史研究是一个积累资料、反复推敲、不断打磨的过程,其成果的生产周期一般较长,一旦问世后往往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影响力,甚至历久弥新。

  党史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党史基本著作。这是党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拳头”产品,如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各省区市党史部门编撰的中共地方史等。二是专门史、编年史著作。这是党史基本著作分别在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的展开和延伸,如《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等。三是专题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这是对某一时期党的历史中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综合研究或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专题研究,是党史研究成果的基本样式,如《中共八大史》等。四是党史人物年谱、传记、党史大事记、文件汇编等。这是党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基础,如《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等,就都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经过系统整理编撰完成的,既有一定的资料性,也是党史研究的直接成果。

  (二)什么是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

  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就是以上述四种类型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形成新的载体、选择新的角度、组合新的内容、运用新的形式和手段,使研究成果的价值被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获取、更好吸收、更高认同、更加有效运用的过程和结果。从形态上看,研究成果是“大党史研究”的上游产品,是第一形态的产品。这些研究成果本身也可直接应用,如党史基本著作、大事记、党史人物传记等,但这只是研究成果本身的运用,并不是转化。只有对这些上游产品在内容和形态上进行再选择、再加工、再创作、再包装,使之以新的面貌出现,成为资政育人新的样式之后,才是转化了的成果。本文所说的转化,主要是指这一种,即“大党史研究”的下游环节,而转化了的成果则是“大党史研究”成果的下游产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实质是以党委、政府需要和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风格、形态和方式方法,提供和宣传党史知识,让党史研究成果更多地为社会所知,更好地为社会所用,更加卓有成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真正做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