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姑妈伍若兰:“双枪女将建奇勋”

发布日期: 2016-11-21 来源:

伍天晓

  姑妈伍若兰所战斗的那个年代,我还没有出生,所有关于她的英勇事迹都是从我父辈的讲述中和各种书刊杂志的记载中知道的。

“再也不许以强欺弱”

  1906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姑妈伍若兰出生在耒水河畔的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姑妈的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贤慧善良,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我父亲是她的弟弟。姑妈虽然是个女子,可骨子里生来就有男儿气概。她性格倔强,从小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她聪慧伶俐,能说会道,懂礼貌,是个招人喜欢的好孩子。
  姑妈4岁时,正处在清末时期,当时的妇女一定要裹脚,这是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姑妈也难过这一关。一天,奶奶给她裹脚,她起初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就顺从奶奶的意思。裹好脚后,她一走路就痛得要命,于是她当时就将缠脚布松了,奶奶不让,她就大吵大闹,又哭又叫,弄得满村人都知道了,有的劝她,有的将她按住要她再缠,可是她死活不愿意,又踹又踢,大家只好作罢。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女孩子不裹脚是伤风败俗。伍氏宗祠的族长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女孩子不裹脚成何体统?便将她和她父亲叫到祠堂里,一定要给她缠脚,只有4岁的她并没有被那威严阵势吓倒,反而先问族长为何男孩子不缠脚,族长一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后来才支支吾吾地说:“这……这……这是历代传下来的规矩,谁也不得违背。女孩子一定要裹脚,将来你一双大脚,谁会娶你?这是伤风败俗。”她当面反驳说:我就是不缠,将来嫁不出去用不着你管,那是我自己的事。”相互争吵一番后,族长也拿她没办法,只好随她去,于是她成了当地第一个不裹脚的女孩子。
  姑妈好打抱不平,见到不公平的事她一定要出面评理。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很远就听到一个孩子在哭,她跑过去一看,只见两个小孩子在打架,大一点的小孩打得小一点的小孩在地上哭。她冲上去就质问大的孩子说:“你为什么要打他?”那个孩子默不作声。被打的小孩子爬起身就说:“他抢我的红薯皮吃,我不给他就打我。”姑妈指责大孩子说:“你这种做法很不对,人家的东西是人家的,人家不同意给你,你就不应该抢,更不应打他,你以为你力气大能打赢他,今天你跟我试试,看你能打赢我吗?”那个小孩知道理亏就不做声了。姑妈又以大人的口气说:“小孩子应该和和气气在一起玩,今后再也不允许以强欺弱。”

义无反顾投身革命

  姑妈8岁入学,12岁考入县女子职业学校。她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师的喜爱。她爱看课外书籍,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披露社会阴暗面的文章爱不释手。姑妈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1924年姑妈考入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考入三女师是姑妈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使她从一个普通的求知学生转变为一个追求真理、有革命抱负的热血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三女师是当时湘南地区颇有名气的学校,许多有抱负的青年都在这里求学。她入学后,有机会接触了一些进步青年。在进步青年的影响下,她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探讨和学习,她懂得了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要拯救中国,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热血青年也只有和工农相结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革命群众火热的斗争中去,才能拯救中国。五卅运动爆发后,姑妈在三女师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同时,与贩卖日货的老板进行严肃的说理斗争,并当众烧毁了大批日货,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姑妈表现出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1925年秋,经过党组织的考验批准,姑妈伍若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她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耒阳从事农民运动,先后担任过县青年团宣传部长和县女子联合会主席。耒阳县女子联合会副主席是段子英,委员是伍德能、李翠芳、梁中豪。姑妈领导耒阳的广大妇女群众砸烂封建枷锁,在广大乡村城市兴起了剪发、放脚运动,使广大妇女真正地从深闺和灶台旁走了出来,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姑妈协助当时县农会主席刘霞、工会主席刘泰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保护了工农利益。她还在乡村举办夜校,教穷人学文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当时姑妈还编了一首歌:“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以此揭示阶级压迫,启发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当时姑妈已成为湘南地区颇有影响的女共产党员。残酷的斗争,曲折的道路,苦与累、生与死都在考验姑妈的革命意志。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对派在湖南进行残酷的大屠杀,姑妈被列为重点通缉对象。在白色恐怖中,她临危不惧,毫不退缩,与邓宗海、刘泰等坚持斗争,重组中共耒阳县委。
  我二伯万春(黄埔二期学生)在国民党政府工作,有一天他秘密回来报信,要姑妈马上外逃,因为国民党要抓她。姑妈逃走了,可后来二伯因为报信被国民党抓去,押到南京坐了3年牢。
  1928年春节刚过,村里来了好几个荷枪实弹的“黑狗子”。大家都知道一定是来抓姑妈伍若兰的,于是大家堵在村口,拖的拖、拉的拉、扯的扯,硬是不准他们进村。正在书房写材料的姑妈知道情况不妙,赶紧处理了—下材料,与前来掩护她的六满仔和尤桂嫂从伍永日家的后门出去,逃到了河边的梁家湾(金南17组),由一个农民用船将她渡到对岸。她去肥江、大义寻找耒阳县委,她这次出走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