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开国大典上,我是直播值机员

发布日期: 2017-04-01 来源:

郑万敬    小禾

  1949年2月,15岁的我初中毕业。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局派人来许昌选拔人才,我对能在神秘而充满吸引力的广播电台工作心向往之,便积极报了名。很快,我在400名报名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11名幸运儿中的一位。
  接到录取通知后不久,我们在郑州集合,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随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到达北京两天后,我们这批学员被送到了北京西南部的良乡县。
  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分班,开始系统地学习电台技术知识。因为我表现突出,学习领悟能力强,被推选为班主席。经过8个月的学习,我大致掌握了广播系统的传播套路及相关知识。
  通过报纸和广播,我们已了解到中央准备在10月1日这天举行隆重的开国典礼。作为一名新的广播人,我们都期待着能亲自参与这见证历史的重大时刻。
  1949年9月30日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机要室主任来到班里,拍着我的肩膀说:“小郑,赶紧准备一下,明天你被抽去参加天安门国庆活动。”听了主任的话,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当天晚上,我激动得久久无法入睡。当时,我们在良乡学习的这批学员有200多人,只有20人被抽去参加开国大典实况转播工作,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为开国大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9年10月1日凌晨5点,我和被选中参与开国大典直播的学员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我被抽调到临时设置在天安门城楼东侧的机房,从事值机员工作。进入机房工作的一共6人。临时机房只有10多平方米,和主席台在同一层,而且与主席台相距仅有4米远。
  10月1日上午8点,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到达指定地点。上午10点,30万群众陆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热烈的欢呼声、嘹亮的歌声。我的心情也始终处在激动之中,等待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到来。
  下午l点半,杨兆麟、梅益、李伍、胡若木、丁一岚、齐越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及播音员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天安门城楼的西侧,为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实况广播工作进行最后的准备。
  两点左右,负责庆典筹备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也提前来到天安门城楼,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实况广播工作。
  两点45分,毛主席和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各位委员健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我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看到我满脸兴奋的神情,负责机房设备安全运转的总工程师及时提醒我说:“小郑,冷静点,照顾好机器,别出差错,调整好音质音量。”
  总工程师的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很快收拢激动的心情,冷静地坐在值机台上,两眼紧盯着衡量音量大小,音质、音色好坏的三个仪表针。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下午3点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当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声音传来时,我双手紧紧抓住调整声音的旋钮,把指针调整到最佳位置,保证毛主席的声音以最佳的音响效果输出。
  随后,毛主席那充满激情的、十分洪亮的湖南乡音回荡在天安门上空,传遍了神州大地,传遍了全世界。话音甫落,广场上欢声雷动,情绪激昂。
  接着,毛主席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历程。
  下午3点35分,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陆、海、空三军将士。阅兵过后,等候在东长安街和东单一带的群众游行队伍挥舞着各色鲜花和彩旗,浩浩荡荡,欢呼着通过天安门广场。30万名群众像潮水一般涌到金水桥边。正阳门外,一阵轰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向天空。
  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把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报告给了全国及全世界的听众。
  一直到了晚上9点20分,按照原定程序,播音员报了结束语,整个实况广播持续了六个半小时。虽然在机房里值守了十几个小时,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我为自己能参与新中国这么重大而辉煌的历史时刻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摘自《传承》)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