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知识荟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日期: 2021-08-24 来源: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第一次在中共中央的正式文献中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其中说:“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决议》中虽然承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它所强调的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批评那种否认中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或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的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时,也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但接下来的文字并不是对为何还处在初级阶段展开论述,而是强调能够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立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在邓小平所倡导的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总题目下,人们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认识也日渐清晰。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其中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依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是中共中央文献中第一次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依据。

  1987年秋,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三大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起草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一再强调,十三大的报告要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改革的性质讲清楚,阐明我国的改革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而不是搞资本主义,这样就可以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统一起来,更加勇敢地更加大胆地投入改革。

  1987年2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在谈到十三大报告起草时,明确提出:“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十三大报告应该是一篇好的著作。”

  这年3月21日,十三大报告起草小组写信向邓小平汇报报告起草情况。信中说,“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确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明确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不能倒回去搞资本主义,全盘西化是害国害民的;二是明确指出我们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急于求纯’,必须允许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存在,必须允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原则长期存在,必须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正确处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必须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逐步地展开。看来,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立论,有可能把必须避免‘左’右两种倾向这个大问题说清楚,也有可能把我们改革的性质和根据说清楚。如能这样,对统一党内外认识很有好处,对国外理解我们政策的长期稳定性也很有好处。”报告的思路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

  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更是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的这一论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正式形成,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选自《中共党史知识问答》)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