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知识荟萃

“三步走”战略是怎样提出和发展的

发布日期: 2021-11-09 来源:

  1977年和1978年这两年,先后有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访问和考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走出国门之后深感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段时间,邓小平自己也频繁出访,尤其是1978年10月出访了日本,1979年1月访问了美国。在访问期间,他切身感受到我国在生产力方面与世界现代化的差距,开始意识到中国要在20世纪内实现西方国家那样的现代化是不现实的,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要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个新命题。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五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3月23日,他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又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

  “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对于这种“现代化”究竟是怎样的现代化,就成了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1979年7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人均一千美元这个标准。7月28日,他在青岛听取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汇报,在谈到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强调要搞富的社会主义,不是搞穷的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一千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还可以增加外援”。这里的人均收入一千美元,相当于后来所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提出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这个明确目标,也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

  虽然对于“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将其初步确定为一千美元,也就是这个现代化的标准并不高,是低水平的现代化,但是这个表述仍然不够通俗易懂。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回答大平正芳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他在略加思索后,首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阿方索·格拉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得到了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肯定。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摘自《中共党史知识问答》罗平汉主编)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