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轶事

发布日期: 2016-09-13 来源:

单杰华

  1934年夏,中共秘密组织领导的电通影片公司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派司徒慧敏参与,夏衍、田汉等领导公司的电影创作,编导有徐幸之、袁牧之、应云卫等,音乐家有聂耳、贺绿汀等,摄影师有吴印咸、吴蔚云等,主要演员有陈波儿、王人美、王莹等人。
  1935年公司决定拍摄抗战题材电影《风云儿女》。影片由田汉担任编剧,夏衍改编成电影脚本,徐幸之担任导演。影片讲述的是青年诗人辛白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冲破个人感情的藩篱,投入到抗敌救国斗争中去的故事。当时日寇已占领东北三省,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但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主义,所以拍摄一部表现抗日题材的电影,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电影中义勇军在长城内外与敌人输死战斗的场景给中国人民以极大地鼓舞和震撼。电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及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徐幸之作词,聂耳作曲),在电影尚未放映时便传唱大江南北,成为抗日救亡的号角。
  那是电影《风云儿女》正在紧张拍摄之中,一天已近深夜,聂耳拿着谱好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来到徐幸之住处。聂耳一手拿着乐谱,一手在徐幸之的桌上打着节拍,一连唱了好几遍。突然,聂耳停下来,问徐幸之对他谱的曲有什么意见。徐幸之说:“整个曲子谱得很好,激昂有力,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起句显得低沉了一些,而最后一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还不够有力,是否应当减少一些装饰音,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煞尾?”聂耳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提笔作了修改。在结尾处增加了叠句,以三个“前进”加上铿锵有力的休止符收尾。修改之后,聂耳和徐幸之不约而同地合唱起来。他们也被这坚决而勇敢的富有激情的歌曲感染了。很快,这首鼓舞人心的激扬歌曲响彻抗日杀敌的每个战场。
  不久拍摄《风云儿女》电影的电影人,还深入到抗日救亡和抗日战场的第一线,拍摄了大量记录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后的新闻资料片,包括敌机的狂轰滥炸,民房在熊熊烈火中燃烧,无辜百姓的尸横遍野,无家可归的难民逃亡,以及青年学生在街头宣传救亡的镜头。特别是在“八一三”战火中,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摄像机架在高层建筑上,抢拍到了苏州河北岸八百将士坚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的场景。1938年春,他们携带这批资料赴香港剪辑,制作成新闻纪录片《中国万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该片出品人将样片送交国民党当局审查时,检查官以“宣传共产”为由,将底片和正片全部销毁,使这些电影人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珍资料荡然无存。
  影片《风云儿女》在抗战时期的反文化“围剿”斗争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前期,被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选自《党史信息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