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彭德怀的文才

发布日期: 2016-12-05 来源:

王怀德

  彭德怀的文字功底是令人倾服的。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我曾在他身边工作,对他起草、审阅文稿,总是严密思考,精心细抠,字斟句酌,有很深印象。

发愤读书

  彭德怀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只读过两年私塾,后因生计所迫失学,去做牧童、煤矿工和修堤劳工。17岁投身军伍后,几十年戎马倥偬,虽辗转奔波于硝烟锋镝厮杀场地,但他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读书。他经常说:“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用处。”他把“孔夫子”当做“书”的代名词。
  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遭到不公正批判后,被罢了“官”。随后,他从中南海搬到京郊吴家花园居住。搬家时,他对工作人员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我都不要。但书一本也不能丢!”他让工作人员上交了元帅礼服、狐皮大衣、地毯、名家字画等,但20多箱书籍都带走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彭德怀受到迫害,被人从成都“揪”回北京。工作人员问他还有什么嘱咐时,他伤感地说:“别的都没用了,我就是惦记我那些书……”后彭德怀虽身陷囹圄,但一直坚持读书,还常写信给侄女让她代购书籍。
  彭德怀一生所读的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占了不小比重。他读这些书籍,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状况,分析研究问题,力求找出解释和解决的方法。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十分苦恼。1959年9月,他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表示:“请允许我学习或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以便在劳动人民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思想改造。”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批示:“读几年书极好,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每年有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观察和调查、研究工作,则是很好的。”不久,毛泽东在同彭德怀谈话时,又问他:“准备怎么学习?”彭德怀回答: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中央党校较近,希望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毛泽东表示赞同。

不宜轻易发“动员令”

  彭德怀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对文字“精雕细琢”。这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1954年7月22日下午,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接到《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的电话,说有篇《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送彭总审稿。按工作程序,彭总的军事秘书应先看一遍,尽可能为彭总提点供参考的意见以备咨询。但在连云山的催促下,军事秘书来不及细看,就送彭总阅了。在彭总审稿期间,军事秘书和连云山在秘书办公室聊天等着。半个多小时后,彭总按电铃让军事秘书去他的办公室,把稿子交给军事秘书说:“可拿回去发表”。军事秘书大略看到样稿上有几处已用铅笔修改过。回到办公室,军事秘书还未逐一细看,连云山就催促说:“首长审完了,要赶快回去办理,交给我吧!”说着拿过文稿匆忙骑自行车回报社了。
  随后,当军事秘书给彭总送第二批文电时,彭总问军事秘书:“社论修改的地方你看了没有?有什么意见?”军事秘书如实回答:“报社的同志急于拿回去连夜排版,我未细看。”彭总说:“我改了几处,其中末尾处原稿写着‘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而努力奋斗!’我把‘动员起来’划掉,改用‘一致努力’,又划掉后面‘努力’两字。这样改一下,是因为按世界各国惯例,只有在国会通过对外宣战议案后,才可在全国下达动员令,或者国家遭受重大灾祸进入紧急状态时下令局部动员。一般情况下,和平时期不能轻易号召动员起来。当前中国的中心工作是进行经济建设,至于解放台湾,主要是政治上、外交上广造舆论,使全国人民在和平环境下不可懈怠。从军事工作上看,台湾海峡的斗争,是长期的,只是军事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全力以赴,全军的中心工作是训练。”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