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毛泽东重庆谈判轶事

发布日期: 2018-08-28 来源:

赵英秀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经过长达8年浴血抗战的中国民众强烈渴望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一心想打内战的蒋介石于8月14日至23日不足10天的时间里,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表示对和平的诚意,一身系天下安危,于8月28日下午3时37分飞抵山城重庆与蒋介石当局进行国共和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43天里,除了忙于谈判事宜,接受采访,出席各种联欢会与宴会外,还频频会访国民党的诸多政要,各党派民主人士及文化界、艺术界的宿旧名流等。而且毛泽东曾经两次与蒋介石不期而遇,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这种“缘分”还真是叫人寻味。

两度“邂逅”蒋介石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抵渝后,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晚宴,为毛泽东一行洗尘。席间,蒋介石以东道主的身份举杯,对毛泽东的到来表示欢迎,毛泽东亦举杯致谢。是夜,蒋介石再三挽留,毛泽东暂留宿林园。分手时,蒋对毛泽东说:“这里很安静,希望你能睡个好觉,睡到什么时候起来都行。”
  翌日,8月29日,晨光熹微时,毛泽东便起床散步了。他沿着略显坡度的柏油路走下,转而由长满青苔的石阶缓行,曲径通幽,绿树披荫,正行间,透过繁枝密叶,依稀睹见一个人低头背手向他走来。至跟前,毛泽东叫了声“蒋委员长”,蒋介石一楞,继而笑容可掬地说:“哦,润之先生,你怎么不多睡会儿,听说你有夜晚工作,白天睡眠的习惯?”
  毛泽东莞尔一笑:“有道是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啊!委员长是否有同感?”
  “有的,有的”蒋介石一边应付着,一边说:“好吧,润之先生,坐下聊聊。”适好路旁有石桌石凳,毛、蒋相对而坐,此为毛泽东首次与蒋介石面对面地谈话,是国共和谈的序幕。
  9月3日,毛泽东出门拟造访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先生。拜访前,毛泽东得知蒋介石此时正在于处,于是他临时决定先行拜访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先生。戴季陶起初颇觉惊诧,心想在政治舞台相为冰炭的双方,何言来访?正犹疑间,身材魁伟,操一口浓重湖南口音的毛泽东业已走到他面前,并热情地伸出大手跟他相握,戴季陶深为感动,随后两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当毛泽东从戴宅走出,想到于右任的住处时,然而看见前面有人来,走近一看竟是蒋介石。蒋介石也有点吃惊,但很快便客气地问毛泽东:“先生何往?”毛泽东坦然告之,适才见戴,正拟访于右任老先生,蒋介石不乏怔忡,但旋即佯笑道:“好,见见好……”这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不期而遇。

亦庄亦谐论和谈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会客厅设在张治中的公馆——桂园。9月的一天,毛泽东的政治秘书王炳南,把王昆仑、屈武、候外庐等人一一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请客人们落座,大家呈半月形拱围住毛泽东。
  毛泽东大手一挥,潇洒地说:“你们都是无名英雄嘛!”他一面指着王昆仑这位“红学”名家。王昆仑就势说:“此次谈判,前途堪忧,恐怕收效甚微。”毛泽东诙谐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大家再推一把,拉一把,国共两党准会结婚。”候外庐教授担忧地说:“只怕‘剃头挑子一头热’。国民党犹如病入膏肓、风烛残年的老人,共产党又好比是一位青春正茂的妙龄女郎。这样两人结婚自会希望渺茫。”毛泽东插话打趣说:“老头子刮刮胡子净净面,不就行了吗?”众人轰堂大笑。人们知晓,这是毛泽东比喻说明国民党内部的自身改造问题。王昆仑沉吟慨叹:“即使结了婚也是悲剧哟!”毛泽东就势正色道:“当前蒋介石正玩弄着发动内战与和平谈判的两面手法,‘牛魔王’、‘白骨精’忽而变作正人君子。我们也要变的。要学‘孙悟空’闹龙宫,闯地府,七十二变,外加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在座的侯外庐脱口而出:“《红楼梦》有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不正好说明事情在向相反方面转化嘛!”毛泽东接过话头风趣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他愿意边谈边打,我就边打边谈,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一席话,于幽默中使众人深受启迪。王昆仑恍然大悟地说:“真是醍醐灌顶,顿开茅塞啊”

给毛泽东传“小纸条”

  重庆谈判期间,桂园警戒森严,布防周密:桂园内围由政治部特务营负责,桂园门卫则由宪兵一团把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团长蔡隆仁深感压力之大:中共领袖在此办公,非同小可哟!
  一天,当蔡隆仁值完夜岗换班时,突遇同乡钱剑夫。这人在行政院供职。他关切地问:“是否见到毛先生了?”蔡隆仁旋即满面愁容地回答:“见是见到了,却正为他提心吊胆呢?”当钱剑夫追问时,蔡隆仁道出了原委:“毛先生办公累了,常常走出来散步。他走出院子,走出围墙,走出大门,竟至走到大马路上去了。如是,保卫工作太难做呀!”
  “那你想了什么办法?”钱剑夫又问。蔡隆仁说:“有啥法子呢?上前劝阻,不敢;托周恩来先生传话,不便;向上报告吧,显得我无能。……”钱剑夫沉吟片刻,说要笔墨,即刻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十六个字:“晨风加厉,向露为霜;伏莽葚虞,为国珍重。”然后叮嘱把纸条夹在送给毛泽东看的报纸中间,让毛先生过目。
  翌日,毛泽东在翻阅报纸时,果然发现一张小纸条,遂问:“这是什么?”蔡隆仁忐忑不安地说:“这是我的一个同乡写来给您看的……”毛泽东素日博览群书,通晓古籍,知道这“伏莽”典出《易经·同人》篇,源于“伏戎于莽”之句,意指“匪盗常潜伏于丛林之中,旨在袭击来往之人”,借用此处,当说目下形势严峻,严防不虞,切忌随便行动”。
  毛泽东读罢纸条,对这位好心人的提醒颇为感激,继而对蔡隆仁说:“请对你这位同乡转达我的谢忱,承他的好意,我不会再单独走出桂园了。”

漫漫风雨故人情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各项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此时,与他阔别了20多年的老朋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九三学社”的创建人许德珩及其夫人劳君展,更是急于想与老友相见,但二人又担心毛泽东日理万机,无暇相见。
  正忧思间,就在毛泽东到重庆的第二个周未,许德珩突然接到一封大红请帖,上书道:
  兹订于九月十二日上午十时,在红岩嘴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谨备菲酌候教,希拨冗惠临。
  毛泽东
  许德珩夫妇接到请柬后,兴奋不已,按约定时间早8时夫妇二人便徒步走进红岩村。老友相见,毛泽东兴致颇高,三人追忆了当年他们在北大参加“平民教育讲演团”等许多难忘的旧事。
  叙谈中,毛泽东拿出从延安带来的红枣、小米等土特产相赠。一提起延安,引起两位故友的无限向往之情。此时,毛泽东谈起,他初到延安时,曾获得北平的进步文化教育界朋友的关怀与支持,送来了十分珍贵的布鞋、怀表与火腿等物品。说到此处,许德珩道:“不知毛先生是否了解,这些东西是谁送的?”并指着夫人劳君展:“都是她的功劳哟!”毛泽东深为铭感地说:“原来如此!”毛泽东深受感动,随即风趣地对作陪的周恩来说:“现在补张收条吧!”顿时席间一阵欢笑。
  (摘自《党史纵横》2010年第1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