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故事集锦

“衣食住行”看别样王震

发布日期: 2019-03-12 来源:

徐鹏堂

  王震(1908—1993),瘦长挺拔,直鼻梁,厚嘴唇,大嘴巴。为人耿介,纯真为怀,凡受领任务,必蓄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戏称其为“王胡子”。在人们的印象中,王震是员猛将,但在和平时期的他,又有着令人尊敬的另一面: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堪称我党的楷模。

衣:“他不许别人给做衣服,一说做,他就闹腾!”

  战争年代,环境艰苦,王震那粗布做成的旧军服上经常满是补丁,甚至一只脚上穿着皮鞋,一只脚上穿着草鞋。新疆和平解放后,他和广大干部战上一样节衣缩食,穿没有口袋的军衣,戴没有衬里的军帽,省下钱来用于军垦牛产。上世纪五十年代,王震任铁道兵司令员和农垦部长时,经常穿的是套旧军装。1957年,率中国农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前做了一套毛料西服,回来后又换上了旧军装。夫人王季青说:“给他添件衣服难着呢!他不许别人给做衣服,一说做,他就闹腾!”后来,没有换洗衣服了,就比照身材和他差不多的大儿子剪裁做好,然后下水洗得旧一点,不让他察觉,换着穿。王震穿的毛衣都是王季青和保姆用普通毛线手工编织的。他的内衣穿破了,总是让补补再穿,经常是一件内衣有六七个补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他没有穿过皮鞋,总是穿布鞋。解放后直到去世的44年间,除了军装,满打满算,王震仅添置过七八套衣服。

食:“一看到有人开那个筒筒,我就心疼。”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王震规定炊事员给自己家每顿做四五个菜一个汤,伙食费每个月全家每人不得超过30元。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他规定改成三菜一汤。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每人伙食费逐渐增加到80元。他还规定,要多吃粗食,每顿的剩饭下顿要热热再吃。给王震当了几十年管理员的栗勇师傅开始没有认真执行。王震爱吃米,六十年代时粮店供应的米少,栗勇便从机关食堂“调剂”点米,王震发觉后,很认真地批评了这件事,伙食费超了,王震也批评。
  王震冬季不吃非时令鲜菜,他说:“那都是大棚牛产的,有的比肉还贵。”不仅自己不吃,他还不让家里人吃,冬季饭桌上往往是白菜、萝卜、土豆。为了调剂生活,他让炊事员在入冬前泡大缸酸菜,腌制小菜。1971年10月间,王震从江西下放回到北京,家里的炉灶还没修好,组织上安排他吃住在北京饭店,他说不浪那个费,就让管理员在院子里用砖头支个锅,每天和家里人一样,面条就着煮白菜、炸辣椒吃,吃了一星期。
  八十年代后兴起了罐装饮料,王震说:“一罐两块多钱,里边的饮料不值一块钱,光包装就一块多,浪费太大。”1985年11月15日,王震在广东珠海说:“一看到有人开那个筒筒,我就心疼。”

住:“我们这些人的开支已经不得了啦!”

  五十年代初,王震从新疆调到北京工作,住什刹海附近的冰窖胡同5号,他一家加上两名工作人员,住七间房子,紧紧巴巴。三个儿子挤在仅有五六个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夏天太闷热.儿子们便搬到前院张国华正房后边的半露天的走廊里住,经常是半夜里风雨突起,蚊帐被单被打湿。当时王震任铁道兵司令员,有关部门多次动员他搬家,他不答应,一住就是三年。后因驻地没有车库很不方便,经再三动员,王震答应搬到成方街5号,但交代说:“不修缮,不装修,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住进去。”王震安排,自己办公室、会客室、卧室加上夫人王季青用房,共四间,三个孩子占一间,节省出住房让秘书、管理员、炊事员都住了进来。王震说:“这样工作方便,也为国家节省住房。”住房中装有暖气,但冬季王震不让烧,他说:“那太浪费,屋里生炉子挺好,既可以取暖,又可烧开水。”
  1971年,王震全家从江西回来后,先住在北太平庄,后住在东四十一条,都是旧房子,也不宽敞。1975年搬到六部口翠花湾9号,这个院本是前后两个院,前院14间房,后院比前院多了三五间。王震说:“前院的房我不用,中间砌道墙隔开。前院还可住一家,后院的够我用了。”王震又给家人分配住房:三个儿子,每家一小间,孙子辈长大了,一个孙女跟奶奶睡,一个孙子跟王震睡。王震说:“小孩子火壮,给我暖被窝,正好!”夏天,有的工作人员没有床铺午休,便睡沙发。
  王震当了国家副主席后,外宾经常到家里拜访。不少同志提出王震的住房太简陋,进出又十分不便,最好换处住房。王震说:“这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比起延安的窑洞强多了吧!比南泥湾和北大荒开荒时的条件也好多了,就和普通老百姓相比,也不知强出多少倍。我们这些人的开支已经不得了啦,又是司机、医生、警卫、秘书,给国家添的负担已经够大的了,住房再也不能换了!”

行:“不要搞得地动山摇”

  王震坐过的第一台车是吉姆,从1954年一直坐到1970年,中间大小修过四次。六十年代初,王震到中南海开会,半路车坏了,他便拦叫一辆三轮车,中南海的门卫不让三轮车进。王震说:“毛主席召集的会,已经迟到了。”待王震解释清楚了,门卫战上才让这位共和国的部长搭乘的三轮车蹬进了中南海。
  第一台“吉姆”实在不能跑了,又换一台旧“吉姆”。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给他配了台“吉斯”,后来换成了“红旗”,改革开放后变成了“尼桑”,再后来,坐上了外宾赠送给邓小平、邓小平又转送给他的“奔驰”。1989年政治风波后,党中央提倡党政干部要带头坐国产车,王震几次指示工作人员把奔驰车上交,后来,工作人员把“奔驰”锁到车库里一段时间。王震去世后,王季青立即决定,把这辆“奔驰”上交了。
  到外地视察.王震不坐卧车,总与陪同人员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坐十多座的中型面包。一次在湖南邵阳,他开始不知道前面有警车,后发现警车又是鸣笛,还粗暴地赶开群众,他非常牛气,让车马上停下,但一时又无法制止警车,他便让司机甩开警车,掉转车头选另外的路线走。因工作必须有警车开道时,他也常交代不要动不动就鸣笛:“不要搞得地动山摇”。
  王震还常向家里人交代说:“我的车是公家的,只许我上班、开会用,你们不能随便用。”王震是个孝子,但他老母亲病了,他让工作人员陪老人家乘公共汽车去住院,孩子们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不搭他的便车。如果是必须用的私车,王震总让于师傅登记清楚。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每月都要交十多元用车费。他的夫人王季青到晚年腿脚不便,还经常乘公共汽车或走路上街买东西或看老同事。
  (摘自《紫光阁》2011年第8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