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何耀榜传

一、初战显声威

发布日期: 2014-12-17 来源:

  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时,担任掩护任务而留在根据地的部队有红二十五军特务营、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二二四团和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八十团、八十一团,共约5000人;地方武装有罗山、河口、麻城、光山、英山等县独立团近万人;此外,还有大批红军伤病员。他们在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分散在各地坚持斗争。

  1932年11月下旬,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内的红军五个主力团在七里坪地区会合后,国民党驻新集的两个团向郭家河地区进犯。红军以五个团的优势兵力攻击该敌,由于指挥不一,不仅未能全歼敌人,自己伤亡数百余人。军事上的统一领导和集中指挥问题,提到了省委的议事日程。

  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主要负责人沈泽民在黄安檀树岗召开军事干部会议。会议分析了红四方面军西去后苏区的形势,总结了一个多月来分散坚持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留在根据地的各红军主力团、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不断打击敌人,付出不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力量比较分散,因而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反而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会议决定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统一组织起来,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并以此为主力独立地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

  第二天,省委在檀树岗村南的河滩上召开大会,宣布新的红二十五军组成,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全军辖两个师五个团及2个特务营,共约七千人。七十四师由原二十七师改编和地方武装组成,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何耀榜任七十四师二二二团团长。

  何耀榜和他的战友们投入到保卫根据地斗争的新阶段。

  蒋介石原以为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来一个“清剿”就可以把根据地和红军彻底消灭。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鄂豫皖根据地尚存的部分得到巩固,丧失的部分又在恢复,同时组建了新的主力红军,地方武装经合编与扩编形成各地主力,武装斗争仍在继续向前发展,于是重新调整部署。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实行“驻剿”和“进剿”相结合的大规模划区“清剿”计划,把鄂豫皖边区划分为东、西两个“清剿区”,东为“商(城)罗(田)清剿区”,西为“经(扶)黄(安)清剿区”。

  敌人的“划区清剿”,来势凶猛,手段毒辣。他们利用众多的兵力将鄂豫皖根据地割成数块,到处寻找红军主力决战。他们每到一处便大肆抢掠烧杀,对山区实行严密封锁,破坏红军和游击队的生存条件。在进行军事“围剿”和“清乡”的同时,国民党在鄂豫皖边界新设立礼山、经扶、立煌三个县,以强化对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统治。

  鄂豫皖省委从缴获的文件中了解到蒋介石划区“清剿”的计划后,决定红二十五军以师为单位在鄂东北地区分散活动,同时鉴于鄂豫皖根据地被敌人分割为鄂东北、皖西北两个相互隔绝地区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决定组建红二十八军,发展皖西地区的游击战争。何耀榜在师长徐海东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人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争。

  徐海东既是何耀榜的领导,也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徐海东担任黄陂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长时,经常到宣化店地区活动。1930年春,宣化店严畈乡赤卫军在陈家河缴获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徐海东率黄陂县独立营与何耀榜的赤卫军一起反击民团,保护了这架飞机。1931年3月以后,徐海东率部出入鄂豫边界地区,何耀榜的地方武装经常配合行动。在共同的战斗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徐海东师长的指挥下,何耀榜率二二二团活动于鄂东北,与活动在这里的红军独立师、独立团联合行动,对国民党“驻剿”部队袭击骚扰,使其惊恐不安,疲于奔命。国民党军队不但未能“肃清”红军,红军反而歼灭国民党军队数百人。

  敌强        我弱,斗争环境极其艰苦,何耀榜和红军战士长期在深山荒野露营。形势稍好一些,他们还可以搭些草棚驻防;情况紧张时,部队就只能在寒风冷雨中稍微休息一会,又继续行军战斗。时值深秋初冬,给养严重缺乏,指战员有时连野菜树叶都找不到,只能剥树皮、挖葛根。安置在深山密林中的伤病员,生活更为困难。为突破困境,从这时起,红二十五军边走边打边组建便衣队,采取“山羊拉屎”的办法,走一路撒一路,使革命武装遍地开花。

  便衣队是由基层干部、党员和农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一般三、五人一队。他们携带短枪或刀矛,在夜间串联群众,捕杀反动,袭击敌人。由于他们熟悉本地情况,队伍小,行动灵活机密,敌人很难对付。这种斗争形式后来被鄂东北道委总结推广,得到省委重视。此后,鄂东北道委还在卡房举办便衣队训练班,总结经验,训练骨干,鄂东北地区的便衣队很快发展起来。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侦察敌情,袭扰敌人,消灭小股民团,镇压反动分子,筹集粮款,宣传群众,扩大红军,安置伤病员,恢复发展党和群众组织。

  1933年2月初,在根据地军民的打击下,国民党调整部署,延长了对鄂豫皖“划区清剿”的时间。鄂豫皖省委认为两个月的分兵活动,根据地和红军的元气已初步恢复,继续分兵虽然给敌人一定打击,但战果不大,只有大量地歼灭敌人,才能打破敌人的大规模划区“清剿”,保卫和发展鄂豫皖根据地。于是,省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决定红二十五军集中行动,在运动中捕捉和创造战机,寻求孤立薄弱或突出冒进之敌。

  3月4日,敌三十五师一0四旅两个团进占郭家河,接替汤恩伯第八十九师的防务。这个旅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又是新换防,人地生疏。郭家河离敌人周边驻点黄陂站、七里坪都有一天路程,不易得到增援。红军在两个月的分兵活动中得到休整和补充,士气高涨,求战心切。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分析了敌我情况,决定乘敌一0四旅立足未稳之时,集中全军力量将其歼灭。

  当天夜里,何耀榜率222团连夜赶往新集以南的野鸡笼。

  红十五军第一次集中兵力作战,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对部队今后的走向关系甚大。为慎重起见,军部召开各团负责人作战会议,认真研究战斗部署。经过反复讨论后确定:七十四师两个团和军特务营进攻郭家河的敌人;七十五师占领郭家河东北的磨儿山一带,阻击可能来自新集方向的增援之敌。

  会议确定二二二团担任主攻,这是何耀榜主动争取来的。军长吴焕先、师长徐海东对何耀榜交待:“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3月5日夜,第二二二团从野鸡笼出发,向指定作战区域开进。临出发时,何耀榜作了简短的战前动员。他要求全团指战员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团结一致,英勇杀敌,打响集中作战的头一炮,打出二二二团的士气和声威!

  3月6日拂晓,红七十四师两个团到达郭家河东南戴家岗一带。徐海东命令二二0团及军部特务营迂回到郭家河东北方向助攻,二二二团从郭家河以南及西南方向实施主攻。

  何耀榜率部来到指定的攻击地点,发现羊人岩高地上敌警戒部队一个营正在集合。敌人没有戒备,正好大显身手。机不可失,事不宜迟,何耀榜把手一挥,命令号手吹响冲锋号,组织全团发起攻击。

  敌人措手不及,顿时大乱。一部很快被消灭,余部向郭家河方向逃窜。

  “猛打,猛冲,猛追,不能让敌人从手掌之中逃脱!”何耀榜怒吼一声。

  二二二团一鼓作气,跟踪追击,一直追到郭家河南面。郭家河的守军还未明白过来,何耀榜趁热打铁,命令一个营从南面佯攻,另两个营从西南攻击。驻扎在此的国民党军两个团,见二二二团像铁流一样奔涌而来,势不可挡,也不知来了多少红军,整个防御陷于动摇和混乱。他们不知底细,狼狈不堪,仓忙向东北方向撤退,企图逃回新集,以求自保。

  二二0团和军部特务营迂回到郭家河东北敌人侧后,迎头痛击溃逃之敌。

  在红军74师两个团的前后夹击下,敌军两个团慌不择路,大部向郭家河西北方向突围。但没走多远,又遭遇光山独立团、罗山警卫营等地方武装的拦截。敌人似惊弓之鸟,被迫回窜,企图经过白沙关逃回新集。

  二二二团分成数股,将敌人分割包围在一条狭谷之中。

  这时,前来声援的群众在山头上呐喊助威,有的手持锄头扁担,上阵参战。二二二团士气更旺,勇猛冲杀,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敌人灰飞烟灭。少数零星漏网之敌,也被地方武装截获。这次战斗,红军消灭敌人两个整团,俘敌团长以下两千余名,缴获长短枪两千多支,战马百余匹,红军仅伤亡30余人。

  郭家河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重建后的首次大捷,也是何耀榜任二二二团团长以来参与的首次大捷。这一极其出色的歼灭战,已作为成功的战斗范例,载入红二十五军战斗史册。

  战斗结束后,郭家河街头又热闹起来。这个地处新集、七里坪、宣化店之间的山中小镇,原本就是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很早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然而自从被敌人占领之后,这里的居民早已流离失所,院落成了敌人的骡马大圈,街面上,小河边到处是敌人啃过的骨头,狼籍满地,污秽不堪。

  听说红军收复了郭家河,跑反在外的老百姓纷至沓来。他们不约而同地串通起来,怒不可遏地冲入俘虏群,揪住俘虏不放,要求赔偿自己的损失。有的咬牙切齿,有的大呼小叫,有的破口大骂:“你们丧尽天良,宰杀老百姓的耕牛,我们怎么活得下去?”

  何耀榜早就听说三十五师回民甚多,他们不吃猪肉,每到一地大量宰杀耕牛。看到老百姓流泪诉说,心里十分理解和同情,恨不得给这些俘虏几下耳光。然后,毕竟红军有纪律,不能虐待俘虏,他只能动员部队做好说服群众的教育工作。

  红二十五军打了一个大胜仗,省委在郭家河举行隆重的祝捷大会。何耀榜陪同徐海东走进会场,军长吴焕先握着他俩的手,一脸笑容:“徐师长、何团长,二二二团不负众望,消灭敌人一个多团,干净利落,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二二二团打出来了,今后还要再接再厉,多立战功!”

  “强将手下无弱兵,有吴军长、徐师长这样的老虎坐阵指挥,二二二团无往不胜!”何耀榜回答。

  “二二二团的主体是地方武装改编的,有这样的战斗力是个不小的进步。今后的战斗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相信二二二团会越战越强,越战越勇,希望能经常听到二二二团的好消息。”吴焕先寄予何耀榜殷切的厚望。

  望着军长深情的双眼,何耀榜不停地点头。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