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接连发起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整师整团地歼灭国民党十多万正规军队,鄂豫皖根据地迅猛发展。主力红军发展到2个军6个师,1个少共国际团,共45000余人,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地方武装在成建制编入主力红军的情况下,仍有20多个独立团,赤卫军发展到20余万人。革命力量控制的区域达4万平方公里,建立了27个县级政权。
鄂豫皖根据地的崛起,令国民党反动派十分震惊。于是,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集中主要精锐部队24个师又6个旅约30余万人,分东、西、北三路一齐向鄂豫皖根据地扑来。
在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之际,张国焘却提出“打下麻城、宋埠、歧亭、黄陂……,很快把武汉拿下来”的盲动计划,命令红四方面军围攻麻城,仅留曾中生的独立一师和地方武装在河口警戒进犯之敌。
1932年8月初,围攻鄂东北的国民党军西线部队沿平汉线向根据地中心区域步步推进。在敌军四面破门,根据地频频告急的情况之下,张国焘才被迫放弃麻城,命令主力红军兼程赶赴黄安。
8月11日,鄂豫边保卫战的主战场首先在黄安城以西的冯寿二、冯秀驿地区展开。
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何耀榜率罗山独立团、仙居区赤卫军紧密配合独立二师和少共国际团,在贺家河、平顶岭、郭家洼阻击北线陈继承纵队,掩护主力红军抗击正面入侵的卫立煌纵队。指战员冒着炽热的炮火和飞机的轮番轰炸,多次与敌人近距离撕杀,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终因寡不敌众,未能阻止北线敌人的凌利攻势。
腹背受敌,红军不得不转移阵地。
红军主力转移七里坪后,立即占领倒水河东阵地,布防于酒醉山、大小雾嘴山和古风岭一线。8月15日拂晓,陈继承纵队向柳林河以东阵地疯狂进攻,我军扼险固守,岿然不动。中午1时,红四方面军四个主力师乘强敌仰攻之际,向担任主攻之敌第二师展开猛烈反击,将敌一个旅消灭于阵前。红军徒涉倒水河,插入敌军阵地,在河西约二平方公里的的区域,双方扭成一团。敌人的飞机失去作用,既不能扫射也不能投弹,只能在上空盘旋悲鸣。地面上的手榴弹滚来滚去,爆炸声响成一片,硝烟弥漫整个战场。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攻击力强,防御能力也不差,他们依托山丘、树林、工事顽抗固守。红军每夺取一道堑壕,占领一座山头,都要前赴后继,反复冲杀,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太阳下山了,敌第二师开始溃退。徐向前一声令下,红军五个师全线出击。红军指战员发挥夜战特长,将战场向前推进八里许,一举攻占敌第二师指挥所。陈继承慌了神,丧失了再战的信心,准备撤退队伍。当卫立煌纵队深夜赶来增援时,他才挽回败局,战局暂呈相持局面。
8月21日,蒋介石调整“围剿”部署,令陈继承第二纵队由柳林河战场绕道黄陂站、宣化店、陡沙河北上,配合张钫第一纵队夹击根据地首府新集。张国焘把敌人调整部署的行动看作是打不赢逃跑了,令红军北上新集。
新集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是红色政权的标志所在。何耀榜的罗山独立团随主力到达新集附近后,与陈继承纵队激战五天五夜,毙伤敌两千余人。红军虽然战果不小,但未能全歼敌军一路。就在这时,卫立煌纵队和张钫纵队由南北两面,向新集步步逼进,企图与西面的陈继承纵队构成三面合围之势。为保存实力,红军主力向皖西转移,中央分局、鄂豫皖省委和省苏维埃领导机关,随同东去皖西。
红军主力撤离新集之时,张国焘决定建立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吴焕先任游击总司令。吴焕先要求留下一些部队,借以巩固鄂东北根据地,张国焘犹豫再三,将光山、赤城等县的地方部队补充主力红军,在鄂东北只留下黄安和罗山等县的少数地方武装。
何耀榜率着几百人的队伍,回到鄂东北。
这时,国民党军主力尾追红四方面军主力去了,余部占据主要城镇后,并没有立即向乡村“搜剿”。这是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根据吴焕先的指示,何耀榜将罗山独立团扩编为独立第六师,活动于宣化店一带,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他们一面袭扰敌人,一面掩护群众进入深山。
9月22日,敌十三师目空一切,趾高气扬,由宣化店开赴七里坪。何耀榜得此消息,率独立第六师和仙居区赤卫军将其拦截在邓家桥之大包山。独立第六师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双方激战一天,敌死伤300余人,仍不能前进一步,只好改道而行。不几天,敌十三师在杨家冲一带又遭到河口游击师的沉重打击。
9月29日,敌十三师在其鄂东“剿匪”战斗详报之中无可奈何地写道:“鄂东……匪化最深,无论男女老幼,莫不具有匪性。大军进剿过后,地方匪军蜂拥而起,动辄啸众千万人。……匪之所谓地方武装,各县各区均有……裹胁民众,维持其原有组织,并扰害我后方交通。连日派队清剿,兵去匪来,兵来匪去,剿抚兼施,未获成功。”
在第四次反“围剿”初期,红四方面军主力东去皖西之后,宣化店地区仍保持着国军占领城镇,红军游击队占领农村的相持局面。
一个月之后,主力红军在皖西未能立足,又返回鄂东北。10月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河口地区,与国民党军胡宗南第一师和八十八师两个团遭遇。红军立即勇猛进攻,毙、伤敌两百余人,余敌退据河口死守。第二天下午,国民党第2师向河口东北仙人洞、邹家集、两河口一线红军阵地猛扑。红军以刺刀、手榴弹打退敌人七、八次冲锋,并于黄昏时举行阵前反冲锋,共毙、伤敌近千名,击伤敌第二师副师长杨天明。红军伤亡也很大,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在这场战斗中负伤后牺牲。
红四方面军到达河口地区不到两天,国民党陈继承纵队和马鸿逵纵队便从东、南、北三面挤压过来。张国焘在河口以北的黄柴畈召开少数领导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主力红军向外线转移,待摆脱敌人后,再寻机重返根据地。
10月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两万多人告别他们浴血奋战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河口县的四姑墩分左右两路纵队向西北转移。第二天晚上,他们分别从广水以南、王家店以北地区突过平汉铁路西进。由于国民党军队一路重兵围追堵截,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改变初衷,一直西行,最后进入川陕边区。
10月中旬,戴季英率红二十七师八十团、八十一团在河口以北完成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的任务后,游击到宣化店一带,与罗山独立师不期而遇,何耀榜这时才知道主力红军已经西去。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时,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并没有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部队转移的理由和计划,红军师一级的干部也不知红军转移的真正意图。加之当时根据地被敌人分割,留下的部队零星分散,一时难以实现统一领导。留在根据地的部队得不到上级指示,也一时找不到对付敌人的有效办法,只好各自为战。
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线后,蒋介石急忙抽调十万兵力尾随追击,留下约20万兵力在鄂豫皖根据地继续“围剿”。蒋介石下令各部限于12月15日前彻底肃清留在大别山的红军,摧毁鄂豫皖根据地。国军所至,抢掠烧杀,无所不为。一时间,整个大别山区火光冲天,庐舍废墟,尸骨遍野,田地荒芜。在国民党军队的野蛮进攻下,鄂豫皖苏区大部丧失。宣化店到禹王城一带,五十多里成为无人区。罗山县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无处安身,只能随同部队一道游击。
国民党军队的残暴行径,令根据地军民义愤填膺,他们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包围,主动进击敌人。10月20日,何耀榜指挥独立师和游击队袭击杨家店、杨家湾反动民团,夺取一批粮食物资,占领宣化店,吓得国民党罗山县政府急电驻豫绥靖公署派兵驰援“围剿”。
10月24日,国民党军队一个旅在光山易本应民团协助下“进剿”宣化店。为保护群众,何耀榜集中千余游击队员在宣化店以北山地及大河东岸山顶,猛烈地阻击敌人。双方激战三个多小时,直到基本群众全部转入山林,游击队才撤离战场。
敌人以为何耀榜的游击队是一群乌合之众,从此会鸡飞蛋打,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大摇大摆地开进宣化店。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独立师当天下午就向宣化店发起进攻,四周山林里枪声不断,此起彼伏,弄得他们惶恐不安。国民党军队派出部队上山“清剿”,要么找不到游击队的踪影,要么损兵折将,几天下来,减少了一个排的兵力。
他们惊呼:“民众感受赤化过深,甘心从匪,虽死无怨,是吾清剿前途一大障碍也!”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