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何耀榜传

三、“列宁号”飞机上了天

发布日期: 2014-12-17 来源:

  1931年4月下旬,在鄂豫皖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就要结束的时候,中央代表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先后到达鄂东北,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5月下旬,警卫师改编为红十三师,徐向前任师长。何耀榜虽然只是十三师的一名连长,但与徐向前的接触更多了,徐向前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徐向前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1929年6月被中央派往鄂东北,领导鄂豫边区武装斗争。在根据地初创时期,他善于捕捉战机,以少胜多,仿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军事“围剿”,赢得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信任和爱戴,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核心和灵魂。

  徐向前总是要求指挥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并将这一条作为评价指挥员是否称职过硬的首要标准。他自己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战斗中,他的指挥位置总是尽量靠前。指战员看到师长战斗在自己的身边,信心倍增,一个劲地奋勇向前。有一次,徐向前正在前边指挥战斗,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他前面三、四米远爆炸开花,把周围的人都吓坏了,他却若无其事,照常在那里指挥。

  徐向前注重培养部队“狠、硬、猛、活”的过硬作风,强调部队的日常训练,如射击、投弹、刺杀、队列动作,有时还搞夜间训练。何耀榜刚编入三十九团一营一连时,赶上一次紧急集合,一时找不着自己的衣服,手忙脚乱,最后一个跑入队列。尽管这次不是外出打仗,但还是受到了徐向前的严厉批评。何耀榜接受了教训,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行军作战,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部队缺盐、缺粮、缺菜、缺衣,比老百姓生活还清苦。何耀榜和战友们从地方到部队辗转三四年,从没盖过被子,没穿过像样的衣服,有时弄到一条被单或一件破衣服,没几天就在身上撕扯烂了,只好编成绳子打草鞋穿。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战士们自然有些埋怨情绪。但看师长徐向前的生活也比自己强不了多少,同大家一起吃苦,共同战胜困难,大家的怨言自然消失了。

  一天中午下起了小雨,可部队宿营时天已放晴。雨后的仲夏,苍山翠绿,风和日丽,河水清澈,何耀榜的三十九团一营一连住在河边一个村子里。快到吃晚饭时,一排三班班长陈亚中到河中取水,遇到师长徐向前。当年红军官兵一致,穿同样的衣服,戴同样的军帽,年龄上也相差不大。徐向前带着一个警卫员,坐在河边休息。他们见河中有鱼,便捡起石头砸河里的小鱼,鱼跑远了,他们又卷起裤腿下河追赶。

  陈亚中以为他们是掉队的战士,当即批评说:“你们是哪个连队的,怎么掉队了?赶快找部队去吧!”

  徐向前和警卫员抬头看了看陈亚中,笑而不语,继续用石头砸鱼。

  “不要嬉皮笑脸的,还不去追赶部队。”陈亚中严肃认真地说。

  徐向前见陈亚中越说越带劲,拉着警卫员从河中走上岸来,边擦脚上的清水,边笑着说:“小同志说得对,我们接受批评!”

  徐向前和警卫员跟在陈亚中的后面,一同走进了村子。何耀榜见师长来了,当即行了个军礼:“报告师长,请到连队指导工作!”

  徐向前没有立即走进连部,而是站在大门外对何耀榜说:“河中有好多鱼,设法捞上来,可以改善生活。”

  听到连长喊师长,陈亚中把端在手中的水盆放在地上,连忙向徐向前道歉:“首长,真对不起,我把你当成了掉队的战士!”

  徐向前笑着对何耀榜说:“你的这名小战士呀,很负责,不错!”

  陈亚中批评徐向前的事很快在连队里传开了。有的说:“你好大的胆,竟敢批评首长!”也有的说:“红军官兵平等,师长不仅不见怪,还表扬了陈亚中呢!”

  晚上连队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何耀榜邀请徐向前参加。徐向前随和地说:“既然赶上了,就同你们一块研究。”

  徐向前在何耀榜的陪同下来到会场。晚饭前许多人见过师长,见徐向前走进来,“腾”地站了起来。徐向前双手下按,示意大家坐下。

  有几分紧张的陈亚中突然冒出一句话来:“报告连长,我作检查,我把师长当成掉队战士批评了。”

  “我们的官兵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下级可以批评上级。”徐向前不仅讲了红军的官兵关系,而且再次表扬了陈亚中,弄得陈亚中低下头来。

  “你平时不大说话,认为自己年纪小,初当班长不敢管战士,没想到今天还敢批评首长,真是我们连队的新闻入物。”何耀榜开了个玩笑,说得大家笑了起来,徐向前也笑了。

  1931年11月7日,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召开;在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七里坪举行了一次空前盛会,庆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何耀榜和他的战友们开赴七里坪,参加了气势恢弘的阅兵仪式。

  这是一个秋风送爽、阳光高照的日子,也是一个金谷吐黄、果实飘香的季节。七里坪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墙壁树干上张贴着五颜六色的标语。西门外的倒水河,沙滩坦荡舒展,浪花汩汩流淌。九时许,高擎红旗的旗手引领一队队威武雄壮的红军健儿,从四面八方开进河滩。

  西门外的河滩上搭建了一座简易检阅台,土台四角立起四根长柱,前面两根立柱上横挂醒目的会标,后面两根立柱上挂起了布幔,布幔中央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画像,四周插着由镰刀和斧头组成的彩旗。

  鄂豫皖三万主力红军,除一部留在皖西外,两万多指战员持枪列队,整齐地排列在宽阔的河滩上。他们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衣,系绑腿,着布鞋,准备接受检阅。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涌向七里坪,争相目睹这一盛况。田畈间、山坡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小型西洋乐队,在队长张泽高的指挥下,不停地演奏进行曲,把会场的气氛渲染得奔放而热烈。整个会场人山人海,刀枪耀目,歌声如潮。

  上午十时,当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徐向前等人步入会场时,全场军号嘹亮,金鼓齐鸣,雄壮有力的《国际歌》响彻云霄。

  沈泽民主持大会,张国焘宣读红四方面军军师团三级干部名单,陈昌浩作简短的动员讲话。随后,在阅兵总指挥王树声的引导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总政委陈昌浩走下主席台,骑上高头白马,沿着倒水河并肩而行,检阅队伍。徐向前和陈昌浩一边问候部队,一边告诫全军指战员:勇往直前,不胜不休。

  当时,国民党军从四面包围了鄂豫皖苏区,正在准备新一轮军事“围剿”,在根据地周围的兵力部署由原来的10个师增加到了15个师,约20万人,并在继续调兵遣将。驻守黄安城的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进驻时间不长,四周又陷于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包围之中,存粮不多,全靠后方接济。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总部决定集中8个团的兵力,乘势发起黄安战役,首先削平伸入根据地南部的“山头”。

  黄安战役一开始就形成两个战场,一个围城,一个打援。

  按照总指挥部的命令,红三十九团的任务是首先消灭上新集和河口地区敌人的外围据点。一天,何耀榜带着一支队伍跑到一个小山包上,插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三师第三十九团”的旗帜。当他决定是前进还是撤回去的时候,徐向前带着十几个指挥员警卫员,从另一个山头下来了。敌人的炮越打越近,离何耀榜只有百余米远。徐向前见是何耀榜,连忙打招呼:“何连长,快离开!”

  何耀榜准备取走山头上随风飘扬的红旗。

  徐向前叫何耀榜别取红旗,并说:“我给你布置个迷魂阵,把红旗插在山头最高处,插好了就赶快离开。”

  何耀榜把红旗插上山顶后,跑了几十米,敌人就朝插了红旗的山头打炮,枪炮声越逼越近,越打越猛烈。由于引走了敌人的炮火,三十九团很快发动了进攻,占领了敌人的阵地。

  红军各部经过10天战斗,扫清了黄安守敌赵冠英第69师的外围据点,切断了他们与外围的联系。

  在红军严密封锁之下,黄安守敌陷入“拆毁民房当柴烧,杀猫宰狗做口粮”的境地。加上老天帮忙,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敌营一片啼饥呼寒之声。赵冠英纵有满腹经纶,此时也只能发出“危城绝地,孤军挣扎,天寒地冻,人尽食皮,困处重围,粮弹俱绝”的哀叹。

  天空放晴,徐向前、陈昌浩来到黄安城周围察看阵地,看见国民党军的三架飞机正在给城内空投物资,白色降落伞像一朵朵大蘑菇在空中飘飞。陈昌浩眼睛一亮,敌人有飞机苟延残喘,我们能否让“列宁号”上阵助威呢?

  “列宁号”飞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由宣化店赤卫队缴获的那架国民党飞机改造而成。在龙文光和几位机械师的努力下,他们想法设法恢复了飞机的原状,并进行了几次试航。为表示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崇敬,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有人敢想,就有人敢干。红军总部集中最优秀的机械师和工人,群策群力,夜以继日地改造飞机。他们在“列宁号”机翼下安装两个简易弹架,在弹架上悬挂炸弹,一架教练机就这样因陋就简,改装成了一架轰炸机。

  “列宁号”准备就绪,随时可投入战斗。

  12月22日,雪后初晴。“列宁号”从新集机场起飞,呼啸而来。当“列宁号“飞至黄安城上空时,国军欣喜若狂,纷纷从白雪覆盖的工事、营房中跑出来,有的甚至拿出麻袋、床单,准备抢接空投物资。然而“列宁号”一个俯冲,两枚炮弹落下,随即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霎时,地面火光冲腾,瓦砾飞溅,一片狂呼乱叫。

  在雪地里企盼的国民党军被猛烈的爆炸声惊呆了,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直楞楞地望着飞机出神。起初他们以为飞机投错了目标,忙着打信号,作标志,直到“列宁号”又一个回身,撤下花花绿绿的传单,他们才如梦初醒,纷纷丢下手中武器,狂奔乱喊:“共军的飞机,把师部炸飞了。”

  “列宁号”参战的消息,早就随同作战命令内部通告各参战部队。何耀榜和战友们看到自己缴获的飞机上天作战,大显神威,十分激动。有的挥动着红旗向飞机致意,有的把帽子抛向空中,有的跟着飞机追跑。红军战士过去在阵地上听到飞机声是那样刺耳, 如今听到自己的飞机声,是那样的悦耳和开怀。

  当晚,徐向前和陈昌浩发出总攻命令,红安独立团率先突入北门。守敌见势不妙,弃城逃跑。红军猛追猛打,将逃敌全歼城西郊区,并生擒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黄安战役全歼国民党军15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7000余支,黄安、麻城、陂安南、陂孝北、罗山等革命根据地重新连成一片。

  黄安战役结束后,中共罗山县委重建罗山独立团,陈家洲任团长,何耀榜任副团长。不久,陈家洲调离独立团,何耀榜接任团长。这支新组建的地方武装在何耀榜的带领下,活动于宣化店、汪洋店地区,担负起保卫根据地的历史重任。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