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别山西端的宣化店,地处鄂豫两省边界,绾毂南北交通咽喉。这里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群山环绕,东有天台山,南有仙居顶,西有鸡笼山,北有大胜关。发源于该镇南部山区的竹竿河,向为南北货物航路,以河上竹排密集,撑竿如林而得名。竹竿河穿镇而过,逶迤北去,注入淮河,成为当地生生不息的经济命脉。
宣化店原名仙花店,以仙花山得名,后经历代口传,转音为宣化店。隋唐以来,这里一直属河南罗山县管辖。1933年1月,国民政府为加强对鄂豫边界地区的控制,划湖北黄陂、孝感、黄安和河南罗山各一部设立礼山县,宣化店划入礼山县版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礼山县更名为大悟县。
这个历史上人口不过千余的山区小镇,见证了太多的金戈铁马,烽火往事。宋朝末年,忽必烈分兵南进,会师光山,在宣化店安营扎寨,指点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数次途经大胜关,并留下了“两岸夹耸,白云出岫”的诗句。1946年6月,这里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第一枪,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序幕,宣化店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据传,何耀榜的祖辈原是宣化店的首富。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宣化店后,拿何耀榜的祖辈祭刀,何家财产充为军资,从此家道衰落,每况愈下。到何耀榜出生时,何家已是风雨飘摇,徒有四壁了。
这个男子名叫何明善,是个老实巴交的地道农民,平时靠种田、卖苦力为业。他慢慢地抬起头,两只充满血丝的眼睛望着里屋。门关着,里屋传来妻子痛苦的呻吟声。他虽然看不见,心中却充满了怜悯感和忧郁感。他把目光转向一张破木板床,大女儿十多岁了,还和三个兄弟扯着一床破被。四个孩子,平时吃的是糟糠菜,穿的是破烂衣,妻子现在又要生孩子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当时正是清末民初,军阀混战之际。对于富户人家来说,添丁加口是天大喜事,可对穷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宣化店地区各种赋税增加至50种以上,压得庄稼人喘不过气来,种田人一年忙上头,交租交税后所剩无几。遇上水旱天灾,瘟疫战祸流行,穷人常常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甚至出现整村外出行乞,全家饿死冻死的悲惨情景。
“哇——”一声啼哭,打断了何明善的沉思。妻子生了,接生婆眉开眼笑地出来报喜,“大兄弟,恭喜你了,又是一个男孩!”
何明善走进里屋,见妻子侧着脸伏在枕头上呜呜直哭,心中也能明白八九分。于是,他低着头安慰道:“孩子娘,莫难过,今后勤扒苦做就是了,我们再穷,就是讨米要饭,也要把孩子拉扯长大,这毕竟是我们的亲骨肉呀!”
几天后,何明善夫妇按照家谱和辈份,给这个男孩取名何耀榜。何耀榜在同胞兄弟中排行老四,是何明善的第五个孩子。
老大何耀勤,生于1896年,家谱云:“公性豪爽,气宇轩昂,和平处世,毋怠毋荒,解纷排难,处理得方,济贫周急,乡里扬名”。他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参加了万里长征。西路军失败后,他一路潜行回乡,又于1938年参加了新四军的地方工作。
老二何耀谟,1929年参加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工作,红四方面军西征后,在地方坚持游击战争。由于长期在深山密林里坚持战斗,脚板腐烂,在一次战斗中被俘。他宁死不屈,后被国民党军队押管当差,惨遭折磨而死。
老三何耀主,是何氏家族同辈中最能干的一个。他身强体壮,结交广义,为人耿直。年少时随人奔在武汉与宣化店之间,出卖苦力,替人担货。参加革命工作后,曾任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法庭主席,红四方面军营长,后被张国焘肃反扩大化路线所杀害。
女儿何大姑,是个勤劳质朴的农家女子,参加过革命工作。在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红火之时,何氏同宗的叔侄两代先后有18名青壮年参加红军队伍,只有何耀榜、何耀海二人见到1949新中国成立那一天。
何耀榜出生后,家里的负担更加沉重。为养家糊口,何明善除租种陈姓地主的农田外,农闲就打散工。尽管一年上头劳累奔波,可还是完不了地主的利租。1912年
傍晚时分,何明善选择几条大鱼来到陈家。地主见鱼死了,一脸的不高兴,拿着鱼篓就往外扔。家丁见主子不高兴,一顿拳打脚踢,将何明善拖出门外。何明善浑身是伤,苏醒过来后,连滚带爬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十几天后,何明善含恨离开人世。
父亲走了,何家更是举步维艰,母亲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凭着一双小脚,她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沉重的农活压在这个瘦弱的母亲身上,使之积劳成疾,病情日趋加重。何耀主和何耀榜兄弟俩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倒下去,发誓要把母亲的病治好。
兄弟俩忍饥挨饿,走了十多里山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找到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老中医。老中医为这两个孩子的诚意所感动,破例告诉了他俩医治母亲病痛的中草药方、草木标本、用药剂量。从此,何耀主和何耀榜兄弟俩一边挖野菜,一边注意采摘柴胡、白菊花之类的草药,为母亲熬服治病。母亲喝了几副之后,咳嗽的症状减轻了一些。兄弟俩相信,母亲的病一定会好的。
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些中草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病魔正一步一步地侵害着这位勤劳而又善良的母亲。一天,兄弟俩又上山采药去了。这天他俩花了好长时间,比往日采摘的草药更多。当他俩蹦蹦跳跳地下了山坡,沿着小路往自家小屋走去时,老远就发现家门外聚拢了好多人,一种不祥之兆油然而生。
兄弟俩很快听到了一片哭叫声,不知所措地向家里跑去。当他俩分开人群进到屋里,看到哥哥、大嫂和大姐跪在地上,用手拉扯着篾席裹着的母亲,这才确信母亲已经走了。兄弟俩如五雷轰顶,伏在母亲的身上嚎啕大哭起来。
何耀榜未满8岁,父母双亡,从此跟着大哥大嫂生活在一起。迫于生计,第二年春天,何耀榜到王家庄董姓财主家“上工”,当放牛伢。说是当放牛伢,实际上是做奴仆,放牛、扫地、挑水、劈柴、拾猪粪、倒马桶,什么活都得干,稍有怠慢,还会遭到东家的臭骂,甚至是毒打。
王家庄的山是财主的山,地是财主的地。董财主40来岁,中等身材,一张三角脸,嘴唇上留有两撇黑色的八字胡。他头上戴着瓜皮帽,身上裹着长袍马褂,经常站在大门口或田头地边,指挥着长工、童工、女佣为他种田、放牛、做家务。
一次,何耀榜和几个放牛伢见村边池塘里漂浮着一条死鱼,捞上来烤着吃了。池塘的鱼是董财主放养的,董财主知道此事后,不由分说,竟指使狗腿子劈头盖脸地打何耀榜的耳光,然后又把他按在地上拳脚相加。年仅10岁的何耀榜,有一股成年人的坚毅与勇敢,半声不响从地上翻滚起来,发疯似地扑向一名狗腿子,并咬住其右手不放。这名狗腿子惨叫一声,抽回受伤的右手,狠命地扑向何耀榜。何耀榜躲过拳头,勾着脑袋,朝对方的小肚猛撞过去。狗腿子站立不稳,仰脸倒在地,嗷嗷乱叫。其他狗腿子见状围了过来,一齐将何耀榜按倒在地,用木棍、皮鞭、拳头一阵乱打。
何耀榜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冲开围观的人群,边跑边骂:“狗财主,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