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58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倾注了更多的精力。
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南宁会议),3月又在成都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都会议)。4月l日,还拟在武汉召开华东地区、中南地区部分省、市委书记会。
成都会议一结束,3月27日,毛泽东与柯庆施、王任重、李井泉、周小舟、任白戈等人乘专列离开“花重锦官城”的成都。到重庆对已是深夜一时,整个重庆万家灯火,层层叠叠,十分壮观。
3月29日晨1时,毛泽东一行上了停泊在朝天门码头的江峡轮。上午,毛泽东坐在三楼船尾,眺望两岸风光。
这时王任重引着船上的大引水杨大福和年轻的女三副石若仪来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亲切招呼他们坐下,点燃了一支烟,开始和杨大福聊天。
接着毛泽东问石若仪:“你看过画报上刊登的一位苏联女船长的故事吗?有没有遇到过那么多的困难呢?”
“看过。我的情况和她不完全一样,当然,困难是有的。”石若仪回答。
“学习驾驶困难吗?”
“开始上船时,一点也不懂,真感到害怕。”
“现在呢?”
“现在懂了些,也没有那样害怕了。”
“是啊!”毛泽东说,“当你对一件事物还不了解时,往往是害怕的。正如蛇一样,当人们还不了解它,没有掌握它的特性时,感到十分害怕;而了解,掌握了蛇的特性之后,就不会害怕了,而且可以捉住它。”接着,毛泽东叉问:“你在船上工作了多久?”
“有四年多了。”
“你呢?”毛泽东问杨大福。
“三十多年了。”
毛泽东对石若仪说;“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这些老工人是你的好师傅,水工经验都很丰富,许多的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暮色苍茫时,船抵白帝城。白帝城坐落在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相传为西汉末年公孙述所建,他割据四川,依据“殿前井中有白龙出”的传说,在公元25年自称为帝。三国时,刘备伐吴兵败,在此托孤诸葛亮。
毛泽东看着斑驳的白帝城,背诵起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峡轮”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进入三峡。吃过早饭,毛泽东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举起望远镜,只见两岸悬崖壁立,奇峰连绵,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与长江一水相通。新滩泄滩等处,更是江水湍急,漩涡相连。毛泽东一面欣赏着三峡旖旎的风光,一边对杨尚昆说: “这里的水这么多,这么急,要是能想办法北调就好了。”又对李银桥说:“要是能在这里下去游泳,顺江而下,会当击永三千里,该是多么痛快啊!”
毛泽东又问船长李吉成、莫家瑞,舵工贺理富:“哪些地方最难航行,哪些航线需要修整,能不能航,有没有船撞在石头上的情况?”船长告诉他:近几年来开展航道整治工作,经过这种治理,过去一些不能通航的险滩地带也能顺利通过,设立了航标灯,也可夜航了。
“你们的航标灯是怎么管理的。”毛泽东问。
长航局一同志告诉毛泽东,专门有航道处,下设航道区、段、站。
“为什么航标灯不能用电呢?”
“过去试过,但是电池受潮,光度没有保证。”正说着,正面江中的突兀一块大石头,直冲而来,只见舵手全神贯注,稳操舵把,灵巧避过,大石头擦船而过。“这石头能不能炸掉?”毛泽东望了一下船后的大石头。
“能炸。解放后已经炸掉了不少。”
“有些地方航道仍不好,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于航运,还可防洪、灌溉,你们赞成吗?”
“我太赞成了,修了水闸航行就更方便了。”李吉成爽快回答。
航至神女峰时,毛泽东从船长手中接过望远镜,有意从几个侧面观望了神女峰的风姿和书写着“重岩叠伟、各峰声秀”的孔明碑。对田家英、吴冷西说,宋玉在《神女赋》中说:“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宋玉的浪漫主义描绘,竟为后世骚人墨客提供了无限的题材。
毛泽东在过完滩险水急的西陵峡后,返回到客厅内和田家英、吴冷西开始了新的话题。
傍晚,“江峡”轮驶近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轮船调头减速,使船稳在江中。
毛泽东站在船尾甲板上,举起望远镜仔细地察看这座神奇的小岛。望远镜中的中堡岛郁郁葱葱,岛呈船形,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将浩浩荡荡的峡江一分为二,小江在南,宽约200米,大江在北,宽约千米。离两岸一公里远的茅坪、三斗坪两座古镇,一上一下地陪伴着中堡岛。遥望上游远方,重峦叠嶂,云雾缭绕,江水劈开崇山峻岭,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地奔腾而来。放眼下游,群山耸立,绵亘无边,宛如一幅宏伟壮丽的山色屏风。毛泽东心旷神怡,久久地盯着中堡岛,满脸笑容地听着专家介绍:“中堡岛比起太平溪坝址有特有的天然优势,可以利用大江、小江的有利地理条件分两期施工,大江截流也不必另辟溢洪道……”毛泽东频频点头。他也认定中堡岛的,条件确属得天独厚,最适合建坝,截断巫山云雨,实现高峡出平湖的雄伟理想。
这时,一个干部指向江南岸远处一座高耸和褐色山峰,对毛泽东说:“主席,那就是西陵峡中最有名的黄牛岩。”
毛泽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一阵,似乎看出了点眉目。就指着石壁上的那幅“黑人牵黄牛”的天然有色壁画说:“那就是诸葛亮在《黄牛庙记》中所说的帮助大禹开江治水的黄牛吧?”
“是的”。一个工程师回答:“黄牛岩的黄陵庙就是诸葛亮为纪念黄牛重修的。”
毛泽东笑道:“好嘛,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
刚在成都开过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讨论三峡工程时,毛泽东建议:“三峡问题,就在这里解决。”
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毛泽东在“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一句后面加上了“但是最后的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每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一段文字,确定了“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指导思想。会议讨论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的文件,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予以批准。
这次视察三峡工程坝址后,更坚定了毛泽东修建三峡工程的信心。也在4月5日,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客舍会见一个外国代表时,十分明确地说:“我们准备在三峡筑一个水库。准备工作需要5~7年,建筑成就要15~20年。”“这将是我们的第一个大水坝。”
后来,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三峡工程搁浅了。毛泽东生前未能亲眼目睹三峡工程上马,成了他一生中一个未了的心愿。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