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毛泽东在东湖

“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

发布日期: 2015-01-22 来源:

  这次,毛泽东在湖北,叶子龙向王任重提出:“主席身边需要一个人,帮主席做点资料工作。主席的意思是要一个本地人。”
  王任重考虑了一下,决定:“叫梅白去。”
  梅白当时是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书记处办公室主任。
  毛泽东开会有个习惯,就是不要秘书参加。他对罗瑞卿说:罗长子,你不要搞神秘主义,妨碍我接近群众。”又对梅白说:“小梅,你来我身边,我高兴。但不要什么研究研究,审查审查,要随便。”
  毛泽东又说:“不要秘书参政,更不要秘书专政。你到我身边来,不能干扰我,你可以做些减少我的劳动,增加你的智慧的工作。”
  毛泽东是知识分子出身,是一位具有很高理论水平、文学水平、学术修养的政治领袖,在长期的战争岁月中,又积累掌握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有一套自己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强劲的个人意志。不要说秘书,就是他的战友中也没有能在这几方面超过他的,这使他完全可以不让秘书专政。
  而毛泽东不让秘书参政,主要担心妨碍他得到真实信息,担心秘书干扰他得到掌握第一手材料,干扰他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不是不让秘书提出对某一具体问题处理的意见和办法。
  毛泽东告诉梅白如何整理报纸,必看的画红记号,反动的新名堂画蓝记号。代看的报纸有香港的《真报》、《大公报》,苏联、英、美等国家的报纸。
  梅白懂英文、俄文。毛泽东看到梅白在报上做的记号和翻译时,就问梅白:
  “你懂外文,这不简单,六月的鸭子不拣(筒)蛋(单)呀。怎么懂的?”
  梅白说:“沈忠姨教的。”
  毛泽东惊问:“她在哪里?”
  梅白说:“她在保卫马德里时,在战场上牺牲了。”
  毛泽东连呼:“可惜呀,可惜呀{”
  从此后,一直到1960年,梅白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帮办事务。作为毛泽东的办事员,梅白配合默契。俩人爱好相同,常在一起交谈,常有诗词之交。
  1958年3月27日,成都会议后,毛泽东乘江峡轮从重庆出发来武昌,一路观赏三峡风光,视察长江三峡。梅白喜欢写诗,既写新诗,也写旧诗,当时他写了一首七绝《夜登重庆枇杷山》,毛泽东见了颇有兴趣。诗是这样写的:
  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
  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
  毛泽东看后,笑道:
  如果把“辉煌”二字改为“苍茫”,则能显出夜色之动态,为“水晶官”作伏笔……“流倒影”不如“摇倒影”,也是为了显示夜景之动态……写出嘉陵江并不是那么平铺直叙的,而是风翻浪卷,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总之,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之动态,有变化,才能见诗之波澜。这正是唐诗以来格律诗之优越性。
  毛泽东对梅白诗应如何修改的道理,作了一篇精辟的、令人折服的分析。然后说:“你的这首诗就这样组合:
  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苍茫一望中。
  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
  如何?你比较一下。有比较才能鉴别。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个时候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些。这就是推敲的好处。当然,也有经过修改不及原作的。”
  这段关于改诗的精彩谈话,显示了毛泽东诗论家的风格。
  毛泽东在这里结合改诗实例,谈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主张:“诗贵意境高尚”,并着重强调“尤贵意境之动态”,因为“有变化,才能见诗之波澜”。从毛泽东改梅白诗的几处看,“苍茫”显然比“辉煌”更能显出夜色的动感;“摇倒影”(毛泽东改句:“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的“摇”字也显然比“流倒影”的“流”字更有晃动、波荡的视觉印像。这样一改,嘉陵江的风翻浪卷的姿态动起来了,重庆山城万家灯火倒映江中的水晶官一般美妙的夜色景观也动起来了,因而比原句更能显示“意境之动态”。这是改诗的一个成功范例。
  到了东湖客舍后,毛泽东忙于开会。有一天,毛泽东又和梅白谈诗。他说:“我在湖北省农民协会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同雅声同志多次接触……谈旧体诗词也很投机。他和我一样,喜欢唐代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他还喜欢杜牧、王维,我们交换过各自写的诗,他的名句我至今还记得:‘范叔一寒何至此,梁鸿余热不因人’这两句用典很融洽,很活。我看比李商隐的好,用这种诗的语言表现诗人当时在白色恐怖中的硬骨头精神,我很欣赏他的这类诗句。他长于七言,律绝俱佳。”
  梅白问:“主席为什么说怕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毛泽东说:“那是针对当代青少年说的。旧体诗词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自由’。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千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衰,温柔敦厚嘛……”
  梅白在毛泽东处工作,毛泽东一直把他当做“小伢子”,爱护备至,像对待他的秘书和卫士一样,要求梅白讲真话。当梅白讲了真话,即使与毛泽东想法不一致,毛泽东也从不剋他,反而给予鼓励,所以梅白在毛泽东前敢讲真话,而且讲真话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