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毛泽东在东湖

“像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可以逐步地办成综合型的联合企业”

发布日期: 2015-03-11 来源:

  1958年9月13日下午,毛泽东离开了东湖客舍,在长江中游了二十多分钟十多公里后,就离水登船。毛泽东今天有件重要的事,也是这次南巡的主要目的,他要去看武钢l号高炉出铁。
  武钢1号高炉,是一个自动化、现代化,年产75万吨的大高炉。3日,l号高炉进入最后一道工序——烘炉阶段,并拟在20日至国庆节期间点火,比原计划提前11个月竣工投产。毛泽东的提前到来,武钢决定1号高炉提前投产,拟在9月13日流出第一炉铁水。
  13日下午2时,江轮抵达蒋家墩码头,毛泽东、张治中、王任重一行离船登岸。武钢领导人李一清、韩宁夫等人早已在码头等候。
  在汽车经过职工住宅时,毛泽东问:  “这是你们的住宅区吗?”
  “是的。这是住宅区,离厂远了些,以后建厂时要注意改。”
  坐在一旁的王任重回答。
  李一清接着说:“我们已经搬到施工现场去了,这里是工人和家属的宿舍。”
  毛泽东又问:“你们对钢铁事业有没有信心?”
  这是毛泽东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它牵涉到这一年和明年钢的高指标能否完成。
  李一清回答:“有,我们有信心!厂里群众的干劲也很大,创造发明很多,武钢在建设中涌现了很多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接着向毛泽东介绍了一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听着。最后,李一清说:“现在全国大办钢铁,耐火材料缺乏,我们的耐火材料厂也已动工兴建了。”
  毛泽东很满意,说:“很好。你们厂有多少人?”
  李一清回答:“现在有65000人,我们还要支援其他地方。”
  毛泽东称赞地说:“对,应该这样。力量发展了,就应当支援别人。”
  顿了顿,毛泽东又问:“你们办公社的情况怎么样?这样大的企业,应该工农兵学商都要有一点。”
  王任重说:“工业有了,商业也有了,学,有技术学校,兵也好办,就是农业没有,可以划一些合作社进来。”
  毛泽东点头:“应该全面性。”
  不一会,几辆乌黑闪亮的轿车驶入武钢厂区,在一排低矮的简易活动房前停下来,李一清请主席下车稍事休息。毛泽东走进活动房,仰起脸来打量一下,伸手指着房顶的石棉瓦,侧过头问李一清:“你们在这里办公?”
  “是,主席。”李一清打开一台老式电扇,随风送过话去,“先生产,后生活,我们没有忘记战争年代。”
  毛泽东点点头,感慨地说:“小米加步枪能打败国民党,活动房里也能流出铁水来!”
  活动房并不宽敞,石棉隔层又不易散热,能挤进来陪毛泽东的人不多。毛泽东对党外人士是很注意礼节的,他向武钢的同志介绍了同行的张治中先生。这时韩宁夫正拉开墙上挂的厂区总平面图的帷幕,毛泽东见到他有点面熟,一时记不起姓名来,便问道:“两年前见过一面,你叫什么?”
  “主席,我叫韩宁夫。”
  毛泽东听得明白,幽默地说:“你取了一个苏联人的名字喽,又是‘宁’噢,又是‘夫’喽……”引得大家笑开了,一片无拘无束的气氛。
  总经理李一清给毛泽东介绍说:“他是总工程师,是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曾经留学苏联一年多。”
  毛泽东问:“今天什么时候可以出铁?”
  韩宁夫答:“三点半钟左右可以出铁。”
  毛泽东关心地问:.“有没有把握啊?”
  韩宁夫答:“有99%的把握。”稍停一下又说:“不过,也可能有预计不到万一。”
  毛泽东笑了,说:“不要紧,今天出不了铁,我们明天再来,明天出不了,后天再来,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
  韩宁夫拉开经理室墙上厂区总平面图的帷幕,开始向毛泽东、张治中、王任重一行汇报。
  毛泽东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提出问题。当听到矿石里还含有5%的铜时,风趣地说:“铜也含得不少,你们可以叫钢铜公司了。”
  韩宁夫说:“我们自己还没有炼铜,现在是交大冶炼厂炼。”
  毛泽东又问:“焦化厂生产多少品种?回不回收?”
  韩宁夫说:“可以回收200多种副产品。”
  毛泽东问:“你们现在能回收多少?”
  “我们现在只能回收11种。”
  “是哪些副产品?”
  “有硫铵,有粗苯,有萘……”
  没等韩宁夫说完,毛泽东就说:“硫铵该多生产些,这是农作物的主要肥料。”
  韩宁夫:“我们现在已投产的是1号炉,一天能产10吨,将来可提高到20吨。我们这里回收的虽然只是11种,但经过别的化工厂,还可以提炼出180多种副产品。”
  毛泽东听后,指示说:“你们也可以回收,应该多搞些,你们这样大的企业,应该办点化学工业,办点机械工业,办点建筑材料工业,各种工业都办点,办成综合性联合企业。”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