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毛泽东早年挚友柳直荀

崇山峻岭辟新区

发布日期: 2015-11-02 来源:

  1931年3月,红二军团在长阳枝柘坪休整期间,洪湖革命根据地正处于反“围剿”斗争极其困难的时候。当时,中共湘鄂西特委曾多次来信要求红二军团回援洪湖。为此,在“上山”还是“下湖”的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时有人在部队驻地墙上用粉笔写下“长胡子要上山,短胡子要下湖”对此进行了形象概括。蓄着短胡子的贺龙,坚持主张返回洪湖,援救正在遭受敌人“围剿”的洪湖苏区。而蓄着长胡子的邓中夏,则坚持其“上山”的主张,执意北渡长江,向荆门、当阳、远安一带进击。
  可是,邓中夏的“开辟荆(门)、当(阳)、远(安)地区,以进逼宜(昌)、沙(市),而联系洪湖”的“北渡军事计划”,由于敌人的重兵围攻“成了幻想”,红三军也失去了立足之地。5月下旬,前委不得不作出了进军鄂西北的决定,打算在武当山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鄂西北地处鄂豫川陕边界和武当山区,经济文化落后,道教盛行,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较小,各种“合众以自救,假神以自励”的“神兵”武装力量很大。在贺龙的率领下,红三军向鄂西北进发的第一个目标是均州(古均州从隋唐沿至清末,民国初年改为均县,1983年撤销均县设立丹江口市),打算创建以均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5月21日,在离均州城20多公里的草店镇,红三军就遇到一股“神兵”阻挡。为争取广大群众,打击坚持与红军为敌的反动势力,红三军前委决定根据不同情况对“神兵”采取分化、瓦解和争取的政策。柳直荀在部队中进行了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保护道教寺庙的教育,要求指战员严守群众纪律,并亲自出面同“神兵”头目谈判。军政治部的同志展开广泛宣传活动,大量印发传单、张贴标语,终于争取了这股“神兵”,并由他们派出向导,向均州城进发。
  均州城城墙坚固,由巨石奠基,青砖垒砌,白灰灌缝,城门用铁皮包制,素有“铁打均州”之称。均州城中住着国民党地方军阀张恒景的一个独立团和八家大土豪,当地人称之为“八大豪绅”,他们互相勾结,残害人民。5月22日,红三军在“神兵”的配合下,向均州城发起攻击。守敌倚恃城坚粮足,装备优良,负隅顽抗。激战一昼夜,我突击队和“神兵”用火攻烧破城门,突入城内,全歼守敌。
  红三军入城后,柳直荀领导军政治部张贴布告,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均州解放后,柳直荀在城内净乐宫主持召开庆祝胜利、安葬烈士大会,将烈士们安葬在中山公园。柳直荀作了一副对联,由军政治部文印股股长樊哲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执笔,书写在公园的石牌坊上。对联为:“铁打均州被红军攻破;钢铸头颅为工农牺牲。”横额为:“浩气长存”。在纪念碑上,还刻下了解放均州城时牺牲的烈士名单。
  由于敌人调集大量兵力猖狂反扑,6月9日,红三军撤离均县,转入进驻老营(今武当山特区)。红三军来到武当山紫霄宫后,武当山全山道总、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徐本善主动把父母殿西耳房腾出,供红三军司令部和贺龙军长使用,还将西宫道院作为红三军后方医院,并派人设法解决红军的粮食、弹药、医药困难等问题。柳直荀还拜徐本善为师,习武练拳,自称为武当门外弟子。红三军下山向道总徐本善告别时,柳直荀代表红三军当场挥笔,写下一副嵌字联,赠给紫霄宫:“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南去云腾霄。”
  为了粉碎敌人将红军困死在武当山的企图,贺龙率领红三军主力翻越武当山向房县转移,并于6月18日占领县城。房县地处武当山以南,东临保康,西连竹山,南接四川,北依均县,群峰叠翠,纵横千里,有“千里房县”之称,附近良田万顷,物产丰富。红三军进入房县以后,就以各级政治机关为核心,组织大批干部战士,积极寻找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后保存下来的斗争骨干,与房县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并以农民、工人、城市居民、知识分子为基础,开展地方工作。
  经过全军干部战士的一致努力,房县革命根据地很快建立。“党的最高指导机关”——中共鄂西北临时分特委也很快成立,柳直荀任分特委书记并兼任房县县委书记(对外称特派员),朱勉之、汤慕禹等为执委。分特委机关设在县城北街的一家大药店里。柳直荀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卧室,摆着一张小条桌、一张床和一个小木箱。
  刚刚解放的房县,工作千头万绪,一盏小煤油灯常常伴随柳直荀工作到深夜。贺龙不忍心他经常熬夜,常常来“查哨”,拍着他的肩膀,“嗔怪”地说:“克明同志,看来你成了‘夜游神’啰!今后革命的路还长得很,没有好身体,行吗?”柳直荀总是答应马上休息,可贺龙一走,他就又伏案工作起来。
  在中共鄂西北分特委的指导下,柳直荀“在房县召开了一次县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政治任务、党的组织任务、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等决议”。同时,以各级政治机关为核心,组织大批干部战士开展地方工作,很快就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土地、经济等7个委员会。还成立了总工会、劳动妇女协会、贫农协会等群众组织和童子团、赤卫队、少先队、红色补充军等武装组织,建立了鄂北农民银行、苏区商店、医院、军干校等。
  这是房县几千年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自己的政权,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扬眉吐气。柳直荀亲笔在天主教堂大门上方写下“苏维埃政府”五个大字,并在门口墙上刷写了两副对联:“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唯有我们劳苦的大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人民政权。”
  在中共鄂西北分特委的领导下,红三军上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包括房县、均县、竹山、谷城、保康、南漳等县部分地区在内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均、房整个苏区纵横差不多五百里,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分配给了贫农和红军”。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红三军结束了前一时期人不歇脚、马不停蹄的流动生活,部队得到了必要的休整和补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敌人,也使洪湖苏区获得了一个暂时稳定的局面。
  在建立人民武装和人民政权的基础上,中共鄂西北分特委和房县苏维埃政府深入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曾经领导过湖南农民运动的柳直荀,看到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梦寐以求获得土地的渴望,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深入乡村,做社会调查,指导运动。凡是分配土地的地方,都由县苏维埃政府颁发土地证,贫苦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劳动热情空前高涨。
  为了促进苏区物资交流,尽可能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红军供给和战争需要,中共鄂西北分特委和房县苏维埃政府抓紧做好经济工作。县、区、乡苏维埃政府都设立了经济机构,民主选举了经济委员,负责各级政府的经济工作,帮助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组织财政收入,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房县城内,建立了消费合作社,开办了红色商店。
  为了统一币制,加强苏区金融管理,7月中旬,在房县县城开办了鄂北农民银行,开展储蓄信贷业务,发行银圆和纸币。柳直荀利用县城西街五云阁石印社,设计印刷了两种纸币,分别为“伍角”和“壹圆”,下端印有“此券一律通用随时照兑”。在纸币背面两侧印有一副对联:“武装保护苏联,打倒帝国主义;扫除封建势力,消灭军阀混战。”并附有《鄂北农民银行信用券条例》九条,其中第一条载明:“本行为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赤区金融,发展工农商业,特发行信用券。”
  鄂北农民银行发行的“壹圆”银圆共分两种:一种是马克思图像,一种是列宁图像,背面图案相同。柳直荀找来马克思、列宁画像,指导西关略懂模具雕刻的周运忠,用钢铸了两副银圆的模子。银圆用没收当地土豪劣绅的“元宝”,由12位银匠手工铸造而成。正面边上铸有“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币”字样。
  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像一把尖刀刺入敌人心脏,国民党反动派先后派重兵围攻房县,逃在深山密林中的地方反动武装也随之进行疯狂反扑。红军主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8月1日,鄂豫边悍匪张连三率3个团从北向房县苏区进犯。当时,县城内仅有一个团约800人,加之暴雨季节,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城内受灾,情况万分紧急。贺龙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亲自率部在连山坡迎敌。柳直荀带领军干校学员和城内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七天七夜激战,终于打垮来犯之敌,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死打伤敌人300多名。红军回到县城后,召开了追悼大会,柳直荀率领军干校学员兴建了烈士墓,把战斗中牺牲的第二十二团第一营营长史继藻等18位烈士安葬在城南凤凰山上。
  9月中旬,贺龙奉命率红三军主力离开房县,回师洪湖,将柳直荀留于房县,统一领导地方军政工作。国民党匪军趁机更加疯狂地向房县苏区进犯,被打垮后分散在各地的地方反动武装也卷土重来,使红色区域处于重重包围之中。领导和保卫鄂西北苏区的重担,就都落在了柳直荀肩上。他主持召开了房县、均县、谷城、保康四县县委联席会议,健全了领导机构,对红军主力南下后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作了部署。
  柳直荀将留下来的红三军教导团、政治保卫队、特务营和分散在各地指导工作的各级政治机关工作人员,合编成红三军第二十五师,汤慕禹任师长,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两个团,共计1400余人。同时,又将各县、区的红色补充军整编为6个游击大队,归中共鄂西北分特委统一指挥。这样,又初步形成了一支正规红军与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机动灵活的革命武装力量。柳直荀还深入部队,召开骨干座谈会,进行思想动员,安置病残人员,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12月29日,敌兴安警备旅旅长刘正增带两个团进犯房县,一个团进入县城以西的上达河,一个团驻扎在离此不远的三教堂。得到情报后,柳直荀与师长汤慕禹商量后决定,率部佯装撤离,退到县城以东的马栏街待命。红军不战而退,敌人也不敢轻举妄动,龟缩在上达河以观动静。晚上,红二十五师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从马栏街挥师西进,突然将上达河之敌全部包围,乘其不备,发起猛攻。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敌人一个团,活捉敌旅长刘正增、团长宋江楚,歼俘敌人千余名,缴获步枪900余支、机枪72挺和大批弹药。上达河战斗结束后,柳直荀又率部一鼓作气,直捣三教堂,将闻讯要溜的另一个团全部歼灭。
  l932年初,由于敌人发动新的进攻,加之天寒地冻,鄂西北地区的斗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1月中旬,光化保安总指挥余希珍部3000余人再次进犯房县。正当军民同仇敌忾、准备予敌重创时,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指示鄂西北分特委,要红二十五师主力立即返回洪湖苏区,去执行“向襄北发展,与鄂豫皖打成一片”的任务。革命形势陡然发生逆转,“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正一步一步把红军和苏区推向灾难的深渊……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