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历史是奋斗者的坐标系,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间;但对湖北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感恩奋进的十年、华丽蜕变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湖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丝不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新成就,交出了一份让党中央和全省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湖北发展,对湖北人民充满深厚感情。每到湖北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都为我们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考察湖北,并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提出“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等重要要求,寄予“三个一定能够”的殷切期望,作出“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为湖北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澎湃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摆在湖北面前的紧要任务,就是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对湖北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我国。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这场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关键时刻,人民领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时刻心系荆楚大地,统筹战疫全局。1月22日,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的重大决策,为全国抗疫争取战略主动。第一时间成立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向湖北派驻中央指导组,第一时间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明确要求。2月10日,与湖北视频连线,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3月10日,又亲临武汉抗疫一线,发出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总攻令。
关键时刻,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激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间。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65名公共卫生人员逆行出征。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全国约十分之一的重症医护力量集结在武汉。“炸酱面”“阳春面”“肉夹馍”等都为“热干面”加油鼓劲,体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关键时刻,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封一座城,护一国人”。全省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严防死守阻断疫情传播,全力以赴加强医疗资源保障,千方百计保民生供应,全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张定宇、刘智明、甘如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背后是荆楚儿女坚决战胜疫情的如磐决心。
前所未有的疫情,摧不垮奋斗志,难不倒中国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构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2020年武汉保卫战胜利以来,武汉这两年又遇到了多次聚集性疫情,但很快控制住了,没有发生大的反弹。武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是好的,经验值得总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28日在武汉考察时对湖北、武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赞许。
近两年,国内本土疫情呈点多、面广、频发态势。湖北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动摇。坚持“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紧紧抓住科学精准和快速果断两大关键,省市县三级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446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组成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省,单样本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244.12万份。武汉、荆门、随州、鄂州、黄冈等地局部疫情均在一个潜伏期内扑灭,牢牢守住了疫情不发生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机遇。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漏洞、弱项”,怎么补、怎么堵、怎么强,湖北科学应答。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湖北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公卫应急体系处置能力。谋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力度前所未有。打开武汉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全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重点场所从业人员、药店购药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是湖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基层是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湖北坚持党建引领、做强街镇、夯实社区,4.3万多名社区工作者纳入规范管理,104万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服务,做实常态化实现长效化。
千难万险何所惧,大战大考炼真金。在习近平总书记英明指挥和统筹部署下,湖北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大关,排名全国第7位,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2022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态势。
(二)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湖北是科教大省,创新资源丰富。目前,湖北拥有130所高校、3600多家科研机构、160多万在校大学生。利用好、发挥好这个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多出成绩,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多作贡献是湖北应该肩负的使命。
中国光谷,全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3年、2018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10年内3次到此考察。“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光谷“追光”数十载的最大褒奖,也是激励中国光谷继续“追光”的殷切期望。
创新驱动,大潮奔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一座城,也照亮了湖北科技创新的漫漫征程,唱响了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努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湖北强音。
集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组建10家湖北实验室。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0个,排名全国第4位,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48家。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三维直连量子点红外探测、全国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湖北问世,北斗导航、神舟飞船等一批“国之重器”凝聚湖北科技力量。
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推动东湖高新区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存储器等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万亿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台阶,15个产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三个过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1.8∶49.4∶38.8调整到2021年的9.3∶37.9∶52.8。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入选国家科技改革试点省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试点。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择优”、重大科创项目首席科学家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制,拓展“包干制”范围,探索建立“分类、多元、规范”科技评价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突出高端引领,实施“楚才兴鄂”科创行动、战略科技人才“双百计划”,加快集聚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工程科技人才。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加速形成。
百舸争流千帆竞,潮头踏浪奋者先。各种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各种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凝聚起湖北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排名中部第1,昂首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里的唯一省份,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沿岸区域形成的重化工产业布局和粗放发展模式,致使长江生态系统不堪重负,警讯频传。“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
湖北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全力推动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治沉疴须用猛药。围绕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湖北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持续发力“双十”工程和“新双十”行动,“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沿江1公里内实现“清零”,取缔各类码头1810个,腾退长江岸线149.8公里。率先实施五级河湖长制、林长制,一体推进禁渔、治岸、增绿、活水,长江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坚决落实“十年禁渔”,率先实行长江汉江流域禁捕退捕,3.2万名渔民全部转产安置,1.7万艘渔船全部停业上岸,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量快速恢复。坚决修复山体湿地,整治修复废弃矿山327个,曾经的“生态伤疤”蝶变成生态公园。
治水功夫在水里,更在岸边、在天上。湖北着力推进气水土协同治理,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全面对标国家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出台《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源头治理、问题导向、资源整合3个方面部署7大任务,进一步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以“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净湖水”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制定出台《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根据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分类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大力推进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磷石膏治理“世界级难题”破题见效。
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湖北推动部署重点领域和市州碳达峰行动,为全省碳达峰打下基础。完成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任务,保障全国碳市场顺利启动和平稳运行。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3.66亿吨,成交额86.57亿元,交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企业履约率连续七年100%。打造多层次低碳试点示范,启动第一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建设。
江河湖库水污染问题根源在流域。湖北强化省级统筹,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率先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实现“留白”发展,留足“绿色”空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明显变化,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河湖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7%,森林覆盖率达到42%,江豚逐浪、鱼翔浅底的美景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湖北用看得见的实效,兑现着对母亲河的铮铮誓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韵律迷人、绿意盎然的新时代长江之歌,正在荆楚大地欢快回响。
(四)
“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切实做好民生工作”“要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要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每次视察湖北,民生工作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永远为人民而跳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责任、政治能力,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湖北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湖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荆楚篇章。“一个都不能少”迈入全面小康,这是荆山楚水未曾见证过的动人画卷。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湖北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推进“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拓宽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到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278元、18259元,分别增长8.3%、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十年前的2.4缩小至2.2。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间增长152%,顺利实现翻番目标。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就业是最大民生。”湖北大力实施“我选湖北”计划、“才聚荆楚”工程,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施“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农民工技能提升“春潮行动”、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扩大以工代训范围。实施社保“降、返、免、缓、补”、以工代训等各项援企政策,让政策和资金以最快速度、最简流程、最低门槛直达企业。组织各地开展劳务品牌“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创建,基本实现了劳务品牌全覆盖。十年来,筹措就业补助资金52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跨越80万人、90万人台阶,累计达到864.7万人。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湖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不断推进社会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基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全省社会救助主体制度基本定型、体系基本健全、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基本形成,低保标准领跑中部。十年间,落实养老保险投入资金5364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4448万人。安排基本医保补助资金1411亿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标准由2012年的人均240元,提高到2022年的人均610元。连续1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养老保险平均待遇水平从2012年的1390元/月提高至2021年的2935元/月。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不仅体现湖北对民生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切实增进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绘就出一份充满温暖、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五)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现形式。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湖北坚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恒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部署开展领导干部“带彩”娱乐、财务票据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减文减会减考核、查处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行动;从严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顽瘴痼疾露头就打;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对中央巡视和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中的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紧盯不放、严纠严惩。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湖北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党员深入下沉,通过“蹲点式、沉浸式”调研、“角色换位”等形式,在一线收集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制定问题、任务、效果“三张清单”,接受社会广泛监督,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正是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立场,我们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湖北坚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了党的领导和政府服务纵向到底,促进了各类社区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湖北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常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出台《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的决定》,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湖北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持续打好全面从严治党攻坚战、持久战,为改革发展凝聚强劲动力,提供坚强保障。
(六)
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更是时代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
湖北具备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有利条件。从经济结构看,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北外向型经济占比较低,经济发展主要靠内需,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先发优势。从发展基础看,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从地理区位看,湖北位于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突出,战略纵深大、市场腹地广。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推进“三高地、两基地”建设、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大力发展三大都市圈、实施强县工程……蓝图已擘画,目标已明确,未来在脚下。
我们要高扬科学理论这一思想旗帜。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顺应党心民心。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时代之问,只要我们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一定能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我们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只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湖北就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秉持人民至上这一政治立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时刻砥砺初心使命,牢牢站稳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传承自我革命这一历史经验。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始终朝气蓬勃、青春洋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越是在困难挑战严峻、矛盾问题复杂的时期,越是在事业兴旺、承平日久的时期,我们党就越要唤醒和重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以刀刃向内的自觉、壮士断腕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赢得考验,赢得民心,赢得历史主动。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人自古就有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基因。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在探索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中走在前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十年一切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向着更加壮阔的征程出发。
(执笔人:何光耀 钟文 孙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