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幸存者的足迹——记红军女战士戴觉敏

发布日期: 2015-10-08 来源:

  
  彭希林
  

    1987年11月13日上午。
  红安县烈士陵园内,人头攒动,彩旗飘扬。由中共湖北省委主持召开的隆重纪念黄麻起义胜利60周年大会即将在这里举行。
  人群中,有一位个子不高、衣着朴素的老人,健步朝主席台走来。红安县委副书记耿协楠迎上前去,热情地拉着她的手,来到省委领导跟前,向他们介绍说:“这位是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烈士的胞妹戴觉敏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她家有14人参加革命,先后牺牲了11人,还有2人后来病故了,她是唯一的幸存者,这次特地从北京赶回参加纪念活动。”
  省委领导同她亲切握手,向她鞠躬致敬,钦佩地说:“革命家庭,革命功臣!”
  “红安革命家庭很多,”戴觉敏谦逊地说,“我们家只是其中的一户,还有许多家庭倒灶绝户了。我们红安为革命牺牲的人多啊!”
  “红安浸染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是一片红色土地!”省委负责人感慨地说。
  戴觉敏显得有些激动,摘下眼镜,用手绢擦着眼角的泪水。
  散会后,她久久不愿离去,缓缓绕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圈又一圈。她默默地走着,思绪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自己走过的那段艰苦历程。

  (一)
  

    戴觉敏出生于1916年9月12日,从小就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受到革命家庭的教育与熏陶。
  1927年秋后,哥哥戴克敏常在夜里把一些在她看来既陌生又似乎面熟的人带回家中,谈话、办事,待到天明时,又无影无踪。10岁的她,当时什么也不懂,只感到好奇。母亲给他们送茶水,她就跟在后面,东瞧瞧,西望望。尽管不知他们说些什么,但她却喜欢听,哥哥不示意,她站在门口是决不会走的。
  一次,她壮着胆子问:“哥,你和他们哪有那么多的话说?”
  哥哥抚摸着她的头,笑着回答说:“你还小,长大了会知道的。”
  后来,她才知道,哥哥他们是商量黄麻暴动的事。
  12岁那年,七里区一些乡村建立了儿童团组织,戴觉敏在父亲和哥哥的支持下,报名加入了儿童团。她拿着团部发给的一支崭新的红缨枪,模仿着赤卫队员的装束,系紧腰带,幼稚的脸蛋上透出一股威风凛凛的气势,着实让那些未参加儿童团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