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邓小平改革思想和当代价值

发布日期: 2016-05-04 来源:

  涂天向 刘桂芳    

  邓小平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理论,指导了我国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并取得巨大成功,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改革思想,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地阐述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邓小平指出:“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985年8月,他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987年3月,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尼时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制定的方针,第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条是搞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苏东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经济崩溃、甚至国家分裂的历史大悲剧大倒退现象的出现。

  (二)坚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中国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必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进。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前提,如果思想僵化,从本本出发,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他对思想僵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严重起来了,等等。为了推动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解放,邓小平严肃批评“两个凡是”,积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严格区别开来。要求既要反右,又要反“左”,指出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只有彻底清除“左”的和右的影响,才能为解放思想扫清障碍。

  邓小平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一系列新出现的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他认为解放思想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要求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经常强调要敢闯敢“冒”敢于试验,鼓励深圳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

  (三)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思想深邃,经验丰富,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使他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尤为深刻。1985年4月,他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时说:“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强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他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的改革,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一个典型范例。并对改革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先农村改革,然后在城市全面铺开;先改革经济体制,然后对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进行改革;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改一个。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保证了改革稳步推进,避免了社会震荡的发生,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