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浅谈湘鄂西苏区历史中的实事求是精神

发布日期: 2016-07-04 来源:

     钱新民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胜利;所遭受的一切挫折,也恰恰是背离实事求是思想的恶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周逸群、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同样闪烁着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芒。

  一、湘鄂西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是践行实事求是的生动体现

  1、抓住有利战机,适时调整作战计划
  1927年11月,党中央同意贺龙“回湘鄂西搞队伍”的要求,并决定由贺龙、周逸群、柳直荀等五人组成湘西北特委,到湘西北组织游击战争。1928年1月中旬贺龙、周逸群抵达武汉。这时,湖北省委正在组织武汉三镇的暴动,经省委请求,贺龙担任暴动总指挥。但在暴动前夕,敌人得知暴动计划,暴动未发动。贺龙、周逸群便带史施元、卢冬生等10余人18日离汉,乘小火轮溯江而上,按计划向湖南津市起航。贺龙一行为什么没有直接到达津市?原来,当船行驶到监利观音洲时,贺龙从船上水手中了解到,观音洲有一支团防队伍,10多个人,10多支枪。根据实际情况,贺龙决定抓住有利战机,以“拜客”的名义,找团防队 “借枪”。缴了团防队的10多支枪,200多发子弹后,21日,贺龙一行抵达监利反嘴,与贺敬斋带领的100多人的队伍会合。贺龙、周逸群带领特委在反嘴过春节期间,依靠当地群众,调查了解到大土豪李振涛欺压农民,打劫长江过往商客的情况,特委立即为民除掉了李振涛,振奋了群众的情绪。随后,特委率领贺敬斋部北移监利下车湾,在朱河镇与下车湾之间的长江上袭击了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的军火船,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和数万发子弹,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贺龙、周逸群在由武汉到湘西北的途中,缴团防队的枪,除掉大土豪,袭击军火船。每一次战斗都是从实际出发,调整原定计划,抓住战机,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案,连战连捷,在洪湖地区荆江两岸,拉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
  2、运用有利条件,顺势发起年关暴动
  贺龙、周逸群与贺锦斋领导的游击队会合后,随即与监利、石首、华容、沔阳等县委取得联系。此时,活动在周河湾一带的共产党员李铁青、娄敏修等闻讯赶到下车湾,介绍了洪湖岸边的斗争情况。贺龙、周逸群等经过仔细调查,决定特委暂时留下来,与当地党组织联合开展年关斗争,待打开局面后再按中央原计划赴湘西北。这是因为,洪湖地区具有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利条件。“八·七”会议后,湖北、湖南省委派出一批干部,分赴各县组织和领导湘鄂西地区秋收暴动,洪湖地区在两三个月内就有戴家场、剅口、周河湾、邹码头、弥陀寺、塔市驿等多处小规模秋收暴动,这些暴动打击了敌人的反革命气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特别是锻炼提高了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组建了数支农民武装,为创立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贺龙、周逸群从实际出发,顺应洪湖地区若干星火暴动汇成燎燃大火的趋势。经过与监、石、华、沔县委共同商量,决定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并提议会同鄂中地区起义军攻取监利县城。月底,鄂中特委派肖仁鹄率工农革命军200余人到达监利下车湾,与吴先洲领导的石首农民革命军和贺锦斋领导的监利游击队会合,三支革命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贺锦斋任军长,由贺龙统一指挥。
  工农革命军成立后,游击于监利、华容、石首等地,所到之处,打土豪,分浮财,废租捐,焚契约,宣传土地革命,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到2月中旬,共毙俘地主武装和土匪2000余人,革命军发展到1000余人。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使“所有邻近之沔阳、汉川、潜江、公安、南县等地农民,均大动起来。反动派方面,恐怖异常,虽各地有驻军防范,但多不敢出地区一步”。 在工农革命军连战连捷的鼓舞下,湘鄂西20余县掀起了年关暴动的高潮,公安、石首、江陵、沔阳、潜江、汉川、咸丰、巴东、石门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均有较大发展。
  3、依托有利地形,逐步形成武装割据
  湘西北特委领导的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取得了一定胜利之后,没有向敌人力量较薄弱的农村转移,于1928年2月18日,攻打监利县城。由于侦查的情报与攻城的实际相差甚远,敌强我弱,攻城失败。2月下旬,湘西北特委在石首焦山河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方针。经过争论,最后决定,一路上山,由周逸群、贺龙按照党中央原定计划,带领贺锦斋、李良耀等10余人前往湘西;一路下湖,由肖仁鹄率鄂中武装返监利、沔阳。会议约定各路分片发展,日后在松滋、公安一带会师。
  湘西北特委作出的上山下湖的决定,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依托地理优势,创建湘鄂西苏区。为什么要上山下湖?因为,其一,山区湖区地距中心城市较远,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易于形成武装割据。其二,上山,湘鄂边山岳相连,树林峡谷之间便于隐蔽,尤其是贺龙在桑植地区威望高影响大,能够收集分散的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下湖?洪湖南枕长江,北倚汉水,地理位置重要,境内河湖星罗棋布,芦苇遮天盖日,物产丰富,是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的好地方。对此,毛泽东后来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依据河湖港汊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客观上说来是较之平原地区为大,仅次于山岳地带一等。”“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历史事实正是如此。1928年3月上旬,贺龙、周逸群一行到达桑植洪家关,联合贺龙亲友或旧部属领导的十几支互不辖属的派系武装,经过艰苦的教育,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3月下旬,工农革命军3000余人发动桑植起义,攻占县城。5月初,湖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成立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将起义武装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4月,国民党陈渠珍部向桑植城和洪家关发起进攻,经激烈奋战,桑植城和洪家关失守,队伍大部分失散,周逸群与贺龙失去联系。贺龙一方面总结失利教训,同时继续聚集革命力量。红四军几起几落,百折不挠,通过整顿整编,使红四军迅速发展到4000多人,其“声势之大,确使湘西敌人发抖”。同时,学习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湘鄂边苏区。
  1928年4月底,周逸群和贺龙失去联系后来到洪湖地区。5月底,重新组建了鄂西特委。新的鄂西特委和周逸群、段德昌、万涛等领导人在党的六大精神指引下,联系本地区实际,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创造性地开展洪湖地区游击战争。1929年8月,洪湖游击总队(又称鄂西游击总队)成立,洪湖根据地进一步扩大。12月中旬鄂西特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峰口将洪湖游击总队升编委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下辖两个纵队。1930年2月5日,第一、第二两个纵队在监利汪家桥会师,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4月中旬,鄂西特委在石首调弦口召开五县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宣告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成立。洪湖革命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