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
近些年来,党史研究、历史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网络世界出现了一些混乱的观点和思想。其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文明史,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否定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和革命人物,在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和观点
1.否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美化腐败落后政府和侵略势力。1990年代末期以来,“告别革命”论盛行一时,有人提出革命容易使人发狂,失掉理性,革命具有残忍、黑暗、肮脏的一面。由此,不仅否定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甚至也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对革命的对象包括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则极力为之辩护,甚至美化。革命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牺牲被无限夸大,腐败、落后、卖国政府的阶级特性和无能低效被无视,些许成就则被放大美化。而西方侵略者则被视为近代文明的化身,其侵略中国被美化为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成就,夸大党的失误和不足。不是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党历史上的成就和失误,也不分主流和支流的关系,把我党历史上的失误无限放大,甚至把本来正确的东西也全盘否定。“文革”和反右运动自不必说,“三反”、“五反”、三大改造等甚至抗美援朝和镇反运动也被否定,如把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人数不断拔高,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3.否定革命领袖尤其是开国领袖,美化历史反面人物。在提倡“告别革命”和贬低革命的同时,有人有意识地对历史上的革命领袖进行攻击甚至诽谤。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人物都被所谓的秘闻、新史料、新解读所中伤。特别是对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攻击和贬损,全面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已经超越了一个正常民族对待自己领袖人物的底线。同时,历史上被推翻和打到的当权人物如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的作用和贡献则被夸大,甚至有人为汉奸汪精卫辩护。
4.否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质疑反面人物的劣行。去年,某些网络媒体用标题党的方式炒作“军校学生称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在整个社会包括高校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实,这只是否定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质疑和否定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雷锋等革命先烈事迹的声音和事件此伏彼起,与此同时,为反面人物鸣冤叫屈主张翻案的论调屡见不鲜。如为旧中国四大地主周扒皮、黄世仁、南霸天、刘文彩“正名”的文章和帖子反复被转发,在抗战中曾经作出过贡献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我党我军为敌的国民党将领如张灵甫等人的事迹被无限放大等等,不一而足。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1.颠倒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是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经过史学界的拨乱反正,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本来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对一些具体问题有意见分歧,也是正常现象。历史虚无主义则颠覆了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人物的认识和评论。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中,侵略有功,革命有罪。革命领袖有致命缺陷,反面人物有可爱之处。真是人妖颠倒,黑白混淆!这无疑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会在青少年中制造迷茫,使他们丧失方向。
2.解构了我们长期努力而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中国近现代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国家富强的历史。在这100多年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不信邪、不畏强、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斗争、强不凌弱、富不侮贫、大不欺小,和而不同的革命精神和宝贵传统。这种革命精神和宝贵传统,形成了我们当今中国社会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点。但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中寻找负面信息,贬低伟人,鄙视崇高,嘲笑爱国,鼓吹投降,称颂侵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比如宣扬琦善、李鸿章妥协投降是明智的、负责任的,而爱国抵抗的林则徐等英雄则是盲目蛮干;公然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终于打入了封建主义禁锢的神圣天国”,如果再早一点,“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了”,“从根本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甚至说不平等条约也应当遵守,因为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是国家信誉,这些显然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背道而驰。
3.损害我党我军的形象,不利于党的领导和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中国近现代100多年的历史发展,早已证明了这么几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也是我们这几代人的集体历史记忆,根系所系,魂魄所在。历史虚无主义则对我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和开国领袖极力贬低和污蔑,他们把党和共和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使之变成一部不断“‘左’祸中国”的历史;他们利用我们历史上所经历的曲折,把错误无限扩大、上纲上线,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就不仅会搞乱人们的思想,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而且会损害党的领导,撕裂社会和谐,破坏国家稳定。我们应该坚决反对。
三、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实事求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对待历史和研究历史的一个基本准则。唯物史观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些人否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否定我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成就,有些是信口雌黄,有些则似乎“言之有据”。我们确实有过错误和失误,甚至有“文革”这样的浩劫。但是,由此并不能得出结论说:新中国的建设,特别是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建设,带给人民的只有灾难而没有福利,带给国家的都是落后而不是进步。我们并不否认我们有错误,但是不能把错误夸大到那种程度。那么,究竟如何判断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效果呢?应该坚持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说评价毛泽东时期是一个标准,评价改革开放时又一个标准;不能评价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一个标准,评价社会主义社会又一个标准;更不能评价革命领袖和先烈一个标准,而评价反面人物甚至反动人物另一个标准。评判标准应该是统一的、具体的,就是得有事实做依据。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同志提出三条可供参考:一看能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看能不能促进社会进步;三看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康。用唯心史观来指导历史研究,用人性论代替阶级论来看待历史,必然陷入伪客观主义的泥沼之中。所谓四大地主,均是文学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人以其所谓“原型”来否定中国领导的土地革命和阶级斗争,纯属以虚击实。
2.坚持一分为二,分清主流和支流,反对一刀切和绝对化。毛泽东同志说过: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而言,情况也是如此。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和革命领袖、先烈乃至革命对象、反面人物,我们在考察其历史言行和事功时,既不能因其功而掩盖其过,也不能因过而掩盖其功。我们还是要坚持唯物史观,一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时段和性质、分主流和支流,而且要考察历史环境对革命运动和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影响,不仅要有量的分析,还要有质的判断,不能以假设的结论取代真实的历史。马克思曾经说过:“对历史事件不应当埋怨,相反地,应当努力去理解它们的原因,以及它们的还远远没有完全显示出来的后果。”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问题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民国时期西康省长刘文辉曾经下令:“若县府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然后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投资多年达不到GDP的4%,然后贴出一些县政府的豪华办公大楼,然后就说如今的“腐败和堕落”。其实,只要不带偏见地比较一下,民国时代和新中国时期民众的教育普及程度,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拿刘文辉的一纸命令来否定当今教育成就,真是取其一点不计其余,拿水珠来嘲笑大海。
3.坚持中共中央两个决议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我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辉煌而曲折,我党对自己的历史也有明确的体认。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对我党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人物的评价作出了明确的说明。此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中国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重要评价,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明确了如何对待建国后两个三十年的问题。这些决议和评价,都是在党内经过充分讨论、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等特点,也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应该成为我们研究、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的重要指针。尤其是在中共党内,应该严明政治纪律,遵守政治规矩,自觉按照党的决议和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谨言慎行,对错误的言论,必须及时坚决予以反对和反击。
原载《武汉党史》2016年第4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