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扬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同志,青年时代为了追寻救国救民真理。曾在京汉铁路(现京广线北京至汉口段)的广水火车站当过机车司炉工人,并在这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开始走上漫长而艰辛的革命道路。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正是神州大地风起云涌的时候。青年王震怀着远大抱负,告别湖南老家,来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武汉。这位从浏阳河畔贫农家庭走出来的穷学生,把社会当作人生大课堂。他考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务段当了学徒工。经试用合格,从汉口江岸机务段调到广水火车站,在一台机车上担任司炉。这年是1922年,王震才16岁。
广水位于鄂豫天险武胜关之南,它是湖北武汉的北大门,又是京汉铁路南段一座重要站口,南下北上的火车都要在这里添水加煤,此外还担负着武胜关隧洞拉送关坡的任务。因这一带地形复杂坡度大,从广水以北到武胜关隧洞,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爬行,犹如老牛负重。从汉口北上的客货列车开到广水后,都必须加派机车牵引,方能安全通过这一路段。王震担任司炉的这辆机车就是专门负责拉送关坡的,当时的广水火车站配备了两三台这样的机车。每台机车上3名工人当班,在高温下作业,一个司机,一个副手,一个司炉,尤其是司炉的活最苦最脏最累,要用铁锨将煤块一铲一铲投入蒸汽锅炉燃烧,每一铲煤重约5公斤,烧完一吨煤就得双手不停地挥动200下,此外还要定时清除炉渣煤灰,劳动强度可想而知。那时京汉铁路全线通车不过20年光景,上铁路做工的多半是破产农民,铁路大权则操纵在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后台老板帝国主义列强手里。铁路设备简陋,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一个工班至少12小时,工人须不分日夜地干,稍有迟到早退就要扣掉一天工钱,一个工班干下地人已精疲力竭了。铁路工人下班后也得不到一个安静地方休息,他们大多挤住在车站附近铁路东边的棚户贫民窟里。棚子用废旧枕木搭起,顶上薄薄一层瓦,为了能多住几个人,一般均隔为上下两层,底下安锅灶水缸,顶上睡人,每棚少则近10人多至10余人,大家轮换着睡觉,住这种简易木棚的主要是单身工。至于有家眷的工人就只好自己设法搭个茅草棚,四周糊上—些泥巴,当时能住上这种茅棚也不容易。这些茅棚和木棚混杂摆列,形成工人贫民窟,冬天风雪刺骨,夏天蚊咬蝇飞,还容易引起火灾,一个棚户失火,往往延烧大片,甚至连工人的衣物铺盖烧个精光,啼饥号寒,其状至惨!青年王震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从亲身经历中来体验广大工农群众的疾苦,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革命意志和毅力。
192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了。这时的广水火车站拥有400多名铁路职工,分属于车务、工务、机务3个区段。按照京汉铁路总工会组织章程,已在原有工人俱乐部的基础上筹建广水铁路分工会,是京汉铁路最早有工会组织的16个车站之一。在京汉铁路大罢工前,工人领袖林祥谦和施洋律师都曾在广水火车站发表过宣传劳工神圣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广水铁路工人的斗志。根据京汉铁路江岸总工会的罢工令,广水铁路工人组成罢工委员会和工人纠察队,由12名罢工委员分段负责,于2月4日上午鸣汽笛为号正式罢工,所有经过广水的南北客货列车一律停开。在大罢工的日子里,停靠广水的机车和车皮摆满了从南到北5公里长的铁道,纠察队站岗巡逻,疏散商旅,维持治安,严防北洋反动军警武装袭击,罢工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星期,青年王震积极参加广水的罢工斗争,是一名很活跃的纠察队员。这时他已学会驾驶机车,罢工期间,他曾用拉关坡的机车从广水运送一批铁路工人到信阳,参加郑州以南同盟罢工集会,声讨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工人运动的罪行。通过参加京汉铁路大罢工,使他深刻认识到铁路工人中蕴藏的革命力量,他自己也由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工人阶级中有觉悟的先进分子。1924年,青年王震离开广水到了北京,在长辛店铁路机车工厂从事工会恢复工作,以全部精力献身工人运动。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