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陈士榘,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战功卓著。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他就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彼此结下终生情谊。
1909年4月,陈士榘出生于湖北荆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9月,他参加了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当时,陈士榘每天行军都能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年人,出没在战士们的行列中,今天在这个连,明天又在另一个连。有的战士还以为他是老百姓,就拉他挑担子。他笑着说,我已给你们挑了好几天了,今天你们连长叫我休息休息。这时,第三营的杨立三走过来告诉大家,他是毛泽东同志,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从此,陈士榘认识了毛泽东。
由于暴动力量过于分散和临时收编的第四团叛变,秋收起义部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9月14日,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名义,写密信通知各路起义部队迅速赶到浏阳文家市会师。19日中午,毛泽东随第三团到达文家市时,第二团已先期到达。陈士榘所在的第一团在金坪失利后,随一团行动的师长余洒度不顾形势变化,还要反攻长寿街进取平江,对于前委要他到文家市集中的指示,竟然拒不执行。直到毛泽东去信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才勉强接受命令,带领第一团于19日晚到达文家市。
当晚,毛泽东不顾连日奔波、作战的疲劳,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由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起义部队进军方向问题。会议一开始,余洒度就极力主张攻打长沙,进攻大城市。这也是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主张。然而,毛泽东在总结了秋收起义的教训后,却大胆地提出了与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如何保存这支队伍。他说:“当前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敌人的力量主要在城市,进攻城市只能是以卵击石,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同民众运动相结合,以保存和发展我们的力量。”
毛泽东的这一英明的战略决策,得到了总指挥卢德铭、党代表宛希先、营长张子清等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拥护。会议最后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工农革命军沿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向南转移,寻找落脚点。
9月20日早晨,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指战员1000余人集合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身穿蓝布农民服装,打着整齐的绑腿,脚穿草鞋,迈着稳健的步伐,满面笑容地来到部队面前,向大家亲切地挥手致意,请大家席地而坐。然后,他一手叉腰,一手打着有力的手势开始讲话。他首先指出工农革命军是为工农打仗的,接着,阐明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他说,大革命已经失败,蒋介石、汪精卫正在疯狂地屠杀工农,革命暂时处在低潮时期。但是,革命高潮肯定会要到来。我们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嘛!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讲到这里,毛泽东满怀信心地指出,只要我们团结得紧,继续勇敢地战斗,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他还打个比方说,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的。接着,毛泽东宣布向井冈山进军的命令。
毛泽东转兵农村这一英明的战略决策,使工农革命军广大官兵精神为之一振,本已迷茫的眼睛里一下子齐刷刷地闪射出了兴奋的光芒。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陈士榘感到这个“毛委员”的雄才大略实在了不得。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要跟定毛泽东,为穷人打天下,消灭人吃人的剥削制度。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