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刘震将军:从陆战到空战

发布日期: 2016-05-04 来源:

  
  胡佑启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飞临朝鲜战场,同号称“空中霸主”的美国空军进行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在世界空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指挥这支空军部队的司令员就是刘震将军。
  1915年,刘震出生于今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悟乡刘家咀,12岁在本县小河镇学做木匠活,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课。他后来回忆此事时曾说:“木匠学徒虽然很苦很累,但对后来的军事生活有一个好处,当我第一次拿起枪时,很快就懂得了三点成一线的瞄准要领。”他于1931年参军,在入伍不久的一次战斗中,他伏在一个山头上,端着枪,象做木匠活一样,眯上一只眼睛,第一发子弹打出去,就击中了一个敌人。接着在一个反冲锋中抓了两个俘虏,缴了两支枪。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推荐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这个特务大队后来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手枪团有一次和兄弟部队一起奇袭了敌军一个师的后方仓库,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钱物。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大多数同志的发言都是评功摆好,而刘震的发言却出人意料。他说:“这一仗不能算是全胜。一是在进攻敌山头防御工事时,火力没有组织好,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二是撤退时命令不统一,队形很乱,致使个别部队失散和损失;三是手枪团进城背银元的时间晚了一些,如果早出发半个小时,还可以背出更多的银元。”他还建议今后部队训练除练习瞄准外,还应加强战术训练,重视火炮兵器的配合使用。军长徐海东听了他的发言之后说:“刘震讲得很好,有战术眼光,我看可以当连长、指导员。”刘震从此开始了他的事军指挥生涯。他19岁时担任营教导员、团政委,21岁时担任师政委,30岁时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
  刘震在军事指挥中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观察地形。他任东北野战军12纵司令员时,有一次他奉命率部包围了法库,但在仔细观察了地形之后,他认为法库周围都是山,有利地形已被敌军占领,如要攻占法库必得7——10天时间,加上敌军增援法库方便,周围又没有好的打援战场,因而他及时向东野首长建议先不打法库,应转攻彰武。在得到批准后,他很快就拿下了彰武,受到中央军委来电嘉勉:“庆祝你们攻占彰武,歼敌一个师的胜利。”二是善于用炮。解放战争时,他指挥的东北野战军12纵运用炮火延伸掩护步兵不断前进和分炮包干射击目标的方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辽沈战役打锦西之前,东野司令员林彪和政委罗荣桓来到12纵阵地察看地形,刘震等人陪同林、罗登上观音洞,拿着望远镜,对着将要进攻的不陡山敌军阵地整整看了一天。林彪问刘震:“白天进攻好还是夜间进攻好?”刘震回答:“白天进攻好!”寡言少语的林彪“嗯”了一声之后又问:“说说情况。”刘震摆了理由:“我们的炮火优势于敌人,白天看得清,能更好地摧毁敌军的防御工事。”林彪又问:“钢筋水泥碉堡怎样打?”刘震说:“六师摸索了用山炮打的办法,先用两发不上引信的炮弹在碉堡上撞一个洞,再用一发带引信的炮弹打,三发炮弹打在一个点上,碉堡肯定上天。我们试过好多次了,没问题。”林彪说:“很好。”罗荣桓说:“我们放心了。”后来正是采取刘震所提出的这一战术,我军很快打下了锦西,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