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刘少奇关心黄石工人运动

发布日期: 2016-02-29 来源:

张昌满

  1922年春,在中共武汉区委和其“首派(黄石)港(石灰)窑(袁家)湖代表”林育英(张浩)的帮助下,中共大冶钢铁厂组、大冶铁矿组、华记湖北水泥厂组、富源煤矿组、富华煤矿组和中共(黄石)港(石灰)窑(袁家)湖地方支部相继成立,黄石地区工人运动随之高涨。当时,大冶钢铁厂、大冶铁矿与安源路矿同属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因而其工运活动也是息息相通的。
  为帮助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等建立工人俱乐部(工会前身),时在安源路矿从事工运活动的刘少奇、李立三派郭亮等来黄石,直接指导大冶铁矿工人俱乐部等的筹建工作,并于1922年10月下旬在下陆机修厂附近的下陆湾(现老下陆火车站门前)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冶铁矿工人俱乐部(又称大冶铁矿下陆机修厂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的有港窑湖各厂矿代表和安源路矿、汉阳钢铁厂、汉冶萍运输所、上海海员俱乐部、扬子江机器厂、六河沟公司扬子炼铁厂等单位的代表及工人、农民群众约万余人,大冶铁矿资方也派运务股长出席了大会,并赠送了“工业曙光”的匾额。随后,黄石地区各厂矿工人俱乐部(工会)相继成立,使黄石地区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922年12月,由刘少奇、李立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大冶铁矿工人俱乐部、大冶钢铁厂工会等联合发起,包括汉阳钢铁厂工会、汉冶萍轮驳工会在内的,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汉冶萍总工会成立,刘少奇、李立三先后任汉冶萍总工会委员长,陈潭秋任顾问,向忠发任党团书记。随后,黄石地区的富源煤矿工会和富华煤矿工会也隶属于汉冶萍总工会领导。
  在汉冶萍总工会和黄石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黄石地区工人运动如火如荼。1923年1月13日,震惊全国的下陆罢工开始,此次罢工持续22天,于2月4日以资方答应罢工条件而宣告胜利结束。在整个罢工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以刘少奇、李立三为首的汉冶萍总工会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京汉铁路总工会等的全力支持。汉冶萍总工会不仅派代表来黄石,当面警告资方:“如再愈期不决,各工会将采取一致行动。”以汉冶萍总工会、安源路矿工会、汉阳钢铁工会、大冶钢铁工会、轮驳工会和其全权代表李能至(李立三)、马冬阳、杨桂生、张金山等人的名义于1月l6日发出《照钞工会传单》声援下陆罢工。而且,汉冶萍总工会还调派富有斗争经验的安源煤矿窿内主任余江涛来黄石,直接指导下陆罢工。为了揭穿资方拖延谈判的阴谋,余江涛向刘少奇等建议,汉冶萍各厂矿联合向汉冶萍总公司和大冶铁矿资方发出最后通牒,限令立即答复罢工条件。刘少奇等接受了余江涛的建议,立即付诸实施。与此同时,罢工工人又组织了奋勇队,准备武装应付资方对工人的迫害。由于得到了汉冶萍总工会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以及全国各厂矿工会和黄石地区各厂矿工会的大力支持,汉冶萍总公司指示大冶铁矿资方代表接受工人罢工条件,使罢工圆满结束。
  1924年初,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为了加强对黄石地区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共武汉区委先后派许建人、覃济川、许之桢来黄石担任党的特支书记。在他们的领导下,一度受挫的黄石工人运动再次复苏。是年底,刘少奇赴上海途经黄石,在工矿区调查工人生活和工运情况,时逢大冶厂矿(大冶钢铁厂与大冶铁矿合称)工人罢工,要求资方补发欠饷,刘少奇等积极支持和亲自指导了这次罢工斗争,并派许之桢出面和工人代表一起与资方谈判,迫使资方代表签字同意补发所有积欠工资。以后,随着工运的高涨,根据刘少奇等的指示,黄石地方工会组织陆续恢复和重建,以迎接北伐军的胜利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尽管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但仍十分关注黄石地区的工人生活。当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华记湖北水泥厂支部书记的梁士卿(大革命失败后因遭敌人通缉、追捕脱离该厂,辗转予大冶、阳新、罗田、蕲春等地,做小生意谋生)写信向他诉说自己的经历,请求帮助时,刘少奇立即指示中央有关部门代他回信表示慰问,并寄赠一些钱币,帮他筹建黄石锁厂,使梁和知情人十分感动。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既是对工运战士的关怀,也是对发展黄石地方工业的有力支持。
  从以上几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刘少奇对黄石地区的工人运动是十分关心和支持的,他的直接指导和帮助,对促进黄石地区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