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邓小平红土地上留足迹

发布日期: 2016-06-21 来源:

    
  周少怀

  红安,是一片殷红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英勇奋战,整个战场出现有利于我军的局面。此时,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果断地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刘邓主力一、二、三、六纵队在华东野战军和太岳兵团的支持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之势,于8月7日夜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
  1947年9月2日,刘邓大军六纵队十七旅在旅长李德生、政委何柱成的率领下,从经扶南下到达七里坪与中心县委和当地游击队会合。9月4日,六纵十七旅遵照刘邓首长指示,在黄安工委和游击队的配合下,攻克黄安(今红安)县城。次日又举兵南下,执行攻打黄陂县城的任务。
  1947年10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亲率主力从经扶南下,于10月3日进入黄安县七里坪,指挥部队相机歼敌,是日,刘伯承、邓小平分别夜宿周八家、潘家岗村。划归一纵指挥的中原独立旅在完成解放经扶县城任务后,先于刘邓首长一日进入七里坪,承担拔除大军前进路上障碍的任务,10月4日再次攻打黄安县城。刘邓随后率野战军司令部、中原局机关经麻城宋埠、新洲道观河、团风总路嘴、浠水洗马、蕲春张家旁到达安徽太湖。短暂停留后,又经英山、罗田、浠水、团风、新洲返回黄安。
  1947年11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李先念,率十二纵队自淮阳以东地区出发到达黄安七里坪,指挥部设在秦家湾,参加大别山反围攻斗争。与此同时刘邓首长率野战军司令部、野战军政治部直属部队和一纵队由柳子港东向黄安行进。为迎接刘邓首长的到来,黄安县大队奉命南下八里湾,配合军区部队打击盘踞在中和司附近地区的国民党黄安县政府及其保安大队,为刘邓首长入境扫清障碍。
  1947年11月22日,刘邓率部进入八里湾镇,刘邓大军指挥部设在八里湾。26日迁抵金牛区(现华家河镇),同先期到达的十二纵队、十纵队会合,指挥部设在西汪家村,刘伯承、邓小平与李先念在西汪家村会合并住此村。在金牛区,刘邓首长分别给十纵、十二纵布置和交待了今后的工作和战斗任务,并在西汪家村亲自向十二纵队营以上干部作动员报告,勉励即将开辟江汉根据地的原新四军五师组成的十二纵队,要发扬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打回老家去,开创根据地。
  1947年12月6日,十二纵与中原独立旅在华家河奉命并组成江汉军区。接着,刘邓首长为了缩小行动目标和便于指挥各分遣部队作战,决定将中原局和野司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张际春副政委率后方指挥所和一纵队,于11日黄昏经黄陂站出发,北移淮西区。邓小平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和李达参谋长率前方指挥所,亦于11日晚从金牛区周家畈出发,经七里坪东进,指挥大别山反围攻斗争。在此前后,十纵和江汉军区相继离开金牛区,分别向桐柏、江汉地区进军,实施外线再展开,配合主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斗争。
  邓小平与刘伯承在黄安期间,调兵遣将指挥作战,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指挥了许多重要战斗。还对战争、土改、群众工作、党的领导、根据地的建设等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和谈话,给党中央、毛主席拍发了许多电报。这些已经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笔巨大财富和宝贵遗产。

  原载《党史天地》2005年第5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