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秋
董必武,经“五朝敝政”,历千辛沧桑。他从一位清朝秀才,到一位人民领袖,从一位被敌人指为“乱党”分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了一生。从伟大领袖毛泽东,到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都尊敬地称他为董老。
董老一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摆在第一位。他克己奉公,立党勤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严于律己:“尽量少给国家增加负担”
董老始终坚持建设好国家,让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的宗旨。他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成天操劳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同时,他在生活上又特别严格要求自己。他反复讲,要“尽量少给国家增加负担”。他认为国家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而共产党人的创造发展和勤俭节约,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利益的根本途径。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每个人浪费一粒米,一片纸,一点汽油,一把牙刷,几亿人加到一起给国家带来的负担,可决不是个小数。少给国家增加负担,也就是少给人民增加负担。董老不但没有给国家、人民增加负担,反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出来。
早在1935年,董老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住在陕北延安,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董老不讲职位高低,不讲条件待遇,处处以身作则。他和教务主任共一张桌子、一条长板凳办公,合一张硬板床睡觉。“七.七”抗战爆发后,董老肩负着党的统战工作重任,长期与国民党上层人士打交道。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董老的衣着不应该比他们寒碜,应和工作相配。董老却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不是要讲阔气,同国民党比,要比革命,比谁是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解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惨景。”为了工作方便,董老买了一块怀表,这块怀表只花了一块多钱。怀表又大又响,走得也不很准,大家都叫它“火车表”。董老为这块怀表的价钱便宜而十分高兴。他说:“反正快慢只要误差不超过半小时就行。有约会时表快了,我晚点去,慢了,我早点去,不就调对了吗?”刚进入北平的时候,天气寒冷,董老夫人何连芝想到董老年岁大,怕冷,就给董老买了一顶新帽子。这钱是何连芝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劳动所得积存下来的。可董老却问:“花了多少钱?”何莲芝怕董老说花多了钱,就说花了二三十元钱,没有说实价。董老一听,当时未说什么。过几天,董老又问:“这顶帽子究竟花了多少钱?”何说:你怎么不相信人,就是二三十块嘛!”董老说:“究竟是你骗我,还是我不相信你?你看!”董老指着帽子上的标价说。这时,何连芝才知道没有注意到帽子上有标价。在“三反”运动中,董老拿这件事为例,带头检讨。还要何连芝在党内也作了检讨,说明我们的地位变了,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变,要防微杜渐。
全国解放以后,董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地位身分变了环境条件变了,可董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一直没有变。
他题词:“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以自敬自勉。1964年,董老在旅顺海军基地视察。进午餐时,他看到桌上摆满了名酒名菜,便对秘书说:“中央有明文规定,待客不准摆宴,为什么还准备这么多的酒菜!”秘书立即对主人说:“董老说不把酒和名菜撤掉,今天的午饭他不吃了。”董老罢宴,主人只好把酒和名菜全部撤掉,董老才吃了这顿午饭。1972年冬,董老因感冒住进了医院。这时中央批准董老去广州疗养,大家担心他长时间坐火车身体受不住,再三劝他乘飞机去。可董老坚决不肯,他给同志们算了一笔帐:“一架专机飞一趟广州要用多少油,要花多少钱。”他强调:“应当尽量少给国家增加负担。”董老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一生如一日这样做的。同时也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这样做。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一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二不许以他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活动;三不许接受礼物。”谁到董老身边工作,他都首先申明这三条规矩,谁也不能违反。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