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毛泽东情系荆江分洪工程

发布日期: 2016-12-06 来源:

周文姬 霞飞

搞荆江分洪工程,治理长江中游水患

  在中国水患严重的地区中,长江中游地区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长江从三峡奔腾而出,到了湖北的开阔地段之后,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水网地带,造就了湖南、湖北的鱼米之乡。但是,当赶上大暴雨连续不断的天气,湖北、湖南两省,特别是湖北的枝江到湖南的岳阳城陵矶这一带(史称这一带为荆江),就会出现大洪水。历史上,这一地带数次被淹,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难以计数的损失。
  毛泽东十分关注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地区的防洪问题。1950年10月,他听取了中南局代理第一书记邓子恢的汇报之后,与刘少奇、周恩来共同商定,搞荆江分洪工程,治理长江中游水患。
  中央作出实施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之后,在周恩来的主持下,政务院研究制定了方案。实施荆江分洪工程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时正在搞治淮工程。在国家经济处于恢复时期,且中国已经决定出兵朝鲜的情况下,国家还拿不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搞荆江分洪工程。二是荆江分洪工程涉及湖南、湖北两省的利益问题。按荆江分洪工程的初步方案,一旦出现大洪水,就要在湖南实施分洪。这样,湖南就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在讨论荆江分洪工程的具体方案时,中央和地方,特别是湖南和湖北两省干部的看法不尽一致。大家对于为了保证大多数地区不受灾而实施分洪,是肯定的。对于会有一部分地区受损失这一点,也是肯定的。但对于发生什么样的大洪水算特大洪水而及时分洪,以及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在实施荆江分洪时让湖南免除更多的水灾等问题上,各地领导人的意见不一致。这种分歧在1952年2月中南局和湖南、湖北两省负责人参加的荆江分洪工程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出来。会上,一些人的意见是搞荆江分洪工程,并且要求尽快上马。而另一些人提出:如果不确定特大洪水的标准,分洪没有规定,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在看法难以统一的情况下,荆江分洪的问题就拖了下来。
  为了统一各地领导干部的思想,毛泽东尽力做他们的工作。在毛泽东做工作的过程中,林彪和李先念对毛泽东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林彪当时是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李先念则是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而荆江分洪工程,主要是在湖北省内实施。林彪仔细研究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初步计划后表示:荆江分洪工程是造福两湖人民的大事,坚决拥护,保证驻军尽全力支持。李先念则表示得更明确:要动员和组织湖北省人民,全力以赴搞好荆江分洪工程。当有人说“搞荆江分洪这么大的工程,在国外要12年,还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时,李先念表示:我们肯定要超过外国人,中国人硬是要创造一个奇迹,肯定用不了12年,也肯定用不了那么多投入。有了林彪和李先念的支持,原来一些持有不同意见的领导干部也都表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荆江分洪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搞好荆江分洪工程。

“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1952年2月,周恩来组织政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水利专家起草了《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周恩来对这份初稿进行审阅后,报送毛泽东。2月25日,毛泽东在《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初稿上批示:“(一)同意你的意见及政务院决定;(二)请将你这封信抄寄邓子恢同志。”毛泽东还指示周恩来,进一步研究一个详细的方案,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洪水发生之时被迫分洪造成的损失,更充分地维护湖南、湖北各自的利益。按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周恩来组织包括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在内的中外专家,对《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初稿又进行了反复推敲和修改,当有些问题不清楚时,还组织专家到湖北和湖南两省去考察。3月中旬,拿出了一个更充分考虑湖南和湖北两省人民各自利益的方案。这个方案对于什么是特大洪水、分洪的时间、分洪的办法、预先组织救护、转移群众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了更严格、细致的规定。3月29日,周恩来把修改后的《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和1952年水利工作决定,一起送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审议,同时附信作了详细说明。周恩来写道:“送上1952年水利工作决定及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两个文件,请审阅批准,以便公布。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经李葆华与顾问布可夫去武汉开会后,又亲往沙市分洪地区视察,他们均认为分洪工程如成,对湖南滨湖地区毫无危险,且可减少水害。工程本身关键在两个闸(节制闸和进洪闸)。据布可夫设计,6月中旬可以完成。中南局决定努力保证完成。我经过与李葆华电话商酌,并转商得邓子恢同志同意,同时又与傅作义面商,决定分洪工程规定修改如现稿。这样可以完全解除湖南方面的顾虑,因工程不完成决不分洪,完成后是否分洪还要看洪水情况,并须得政务院批准。”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看了周恩来送来的两份文件和亲笔信后,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意见。特别是毛泽东,对周恩来领导下的政务院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拿出这样详尽的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文件,十分高兴。3月30日,毛泽东请周恩来到他的住处,就落实荆江分洪工程问题,进行了更详细的商谈。最后,毛泽东叮嘱周恩来要尽快发布这份文件,尽快开工。3月31日,政务院正式发布了《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李先念亲自到分洪工程第一线主持开工并视察。他对工程的各方面细节,问得十分详细,并且要求件件工作都要扎扎实实落实下去。更重要的是,李先念十分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在施工过程中,湖北组织很多文艺团体到工地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同时参加劳动。军队也调动大批官兵开赴施工第一线。
  从4月5日开工到5月中旬一个多月的时间,荆江分洪工地上的劳动大军,硬是完成了外国人要12年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的一多半,而且荆江分洪工程不需要中央调入物资和资金,全部由湖北省自己筹集。5月,毛泽东派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到荆江分洪工地,代表他去慰问全体施工人员。傅作义临行前,毛泽东把他请到中南海,与他详细谈了到工地视察的细节,然后,毛泽东亲笔为荆江分洪工程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傅作义到湖北后,听取了李先念等湖北省党政军领导人的汇报,并由李先念等陪同,到荆江分洪工地慰问参加施工的工人、农民、士兵。毛泽东为荆江分洪工程写的题词,被制成许多旗帜,也写在一些木制的标语牌上,插在工地上,使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劳动大军深受鼓舞。由于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劳动大军热情高,干劲大,也由于李先念等人精心组织,周密计划,荆江分洪工程只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全部完工。
  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特大洪水到来之际,经中央批准,荆江分洪指挥部先后三次启动分洪工程分洪,保住了荆江大堤,使湖南、湖北人民免受了更大的灾害。1998年,长江又发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再次启动,又一次使两湖人民免受巨大损失。
  (节选自《开国之初毛泽东亲自抓的四大水利工程》,原载《党史博览》2009年第8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