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行
翻开解放战争的史册,当时身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在指挥中原作战中,统观战略全局,既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又从中原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他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奇韬雄略,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屡建战功。他和刘伯承、陈毅、粟裕等战友们密切合作,组织指挥了整个中原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为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卓越的贡献。
渡过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
在1947年新年到来之际,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全体将士取得了金鱼巨战役的胜利。蒋介石在南京坐立不安,急派陈诚到徐州、郑州部署所谓的“鲁西南会战”,调集53个旅30余万人,分别由陇海路的徐(州)海(州)段、津浦路的徐(州)济(南)段与胶济路中段,向鲁南进攻。并调王敬之集团到徐州地区,以增强其鲁南作战的力量,妄图击败华东野战军,进而转攻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7年5月4 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告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对整个南线的战略进攻作了部署,其战略意图是: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以调动山东和陕北敌人回援,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全国备战场转入战略进攻。5月中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适应战略进攻后的需要,决定以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组成中共中原局,以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中原地区的党政军工作。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豫北鹤壁石林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讨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20日,刘伯承、邓小平向部队下达《晋冀鲁豫野战军鲁西南战役基本命令》。21日,邓小平在野战军直属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上作战略进攻的报告。经过动员,全体指战员情绪高涨,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0日晚9时,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共13个旅12.4万余人,在张秋镇(今寿张县东)至临濮集(今濮县南)间300余华里的黄河面上,分8个渡口同时行动,采取攻敌一点,吸敌来援,打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法,乘敌援军主力尚未到达之际,先后解放了郓城、曹县、定陶等县城。尔后,分别对大营集、独山集、羊山集之敌发动攻势。经过28天的激战,歼敌4个整编师、9个半旅,约6万余人,缴获各种炮872门及大量军用物资,击落飞机两架,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重大胜利,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艰苦跋涉,千里跃进大别山
鲁西南战役后,蒋介石为了堵住南线上的这一缺口,从山东、陕北等地调动7个整编师17个旅的兵力迅速开往鲁西南。此时,鲁西南一带阴雨连绵,黄河水猛涨。国民党扬言要决黄河大堤,企图放水淹没解放军于黄河以南。面对以上情况,刘邓首长果断决定:部队停止原定半个月的休整,立即行动,向大别山跃进。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3省交界地区,西至平汉路,东到淮南路,北连淮河,南临长江,雄峙于武汉、南京之间。依托它既可以瞰制中原,又能威胁南京、武汉,是解放军夺取中原和进军江南的战略要地。
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之前,邓小平、刘伯承召集各纵队军政首长研究这次行动计划。邓小平指着墙上的军事地图说:“由于一年来我军在内线作战大量歼敌的结果,蒋介石被迫放弃他的全面进攻,而在山东和陕北两翼,集中兵力进行绝望的所谓重点进攻。现在,山东敌人聚集了60个旅、45万人,陕北15个旅、14万人。正像刘司令员讲的,敌人搞‘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晋冀鲁豫战场是联系东西两战场的中间地带,正像哑铃的‘把’,现在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从解放区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去,和全国各个战场兄弟部队一道,在党中央的统一号令下,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刘伯承接上来说:“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敌人的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他的生动形象比喻,使在坐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邓小平又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敌人的要害部位。”刘伯承强调:“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低估。这就决定了我们实施战略进攻的方式,不能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要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到敌人的后方去……”
邓小平接下去说:“革命就是困难的事。对这次行动中的困难,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这是一个严重的斗争任务。但是,我们是在全国各战场大举战略进攻的形势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解放区人民热烈支援下来执行党中央规定的战略任务的。在蒋介石统治区,我们的游击部队还会配合和接应我们,所以,我们的行动,决不是冒险,而是一个勇敢的行动。毛主席指出:我们到大别山有3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退了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在周围坚持斗争;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力争第三个前途,争取为跃进到大别山,并在那里站稳脚跟而斗争。跃进大别山,解放中原,这是中央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阵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国。大家还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不打出去,情况将会怎样呢?当然,我们在内线还可以继续歼灭一些敌人,但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会渐渐消耗殆尽,我们很难持久地打下去。蒋介石就是希望把战争放在解放区里进行,这样来彻底摧毁解放区,达到消灭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恶毒目的。我们要打出去,破坏蒋介石这个恶毒的反革命计划。”8月7日夜,刘邓率部离开鲁西南向南进军。此行动敌人毫无察觉。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邓军经过一个月连续作战,消耗甚大,疲惫不堪,短时间内难以再战。于是他坐镇开封,部署30个旅,兵分5路向刘邓大军合击。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刘邓大军已进入了黄泛区。蒋介石精心策划的计谋,在鲁西南扑了空。
刘邓大军分兵3路,历经21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行程1000余里,横跨陇海线,涉过黄泛区、涡河、颖河、洪河,到达汝河北岸时,蒋介石再次派重兵前阻后追,企图寻找机会围歼。面对强敌,刘伯承、邓小平决心在敌军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强渡汝河抢渡淮河。刘邓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举粉碎敌人数10万大军的围攻。3路大军先后进入大别山,并解放了固始、光山、潢川、商城等11座县城。8月3l日,邓小平在向部队作报告时,激动地挥动双臂宣告:“我们已到了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